与糖作斗争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称体重,然后拿出血糖仪扎手指测血糖。最近几天吃东西比较放肆,今天测得的空腹血糖指数是5.3,高于目标值0.2个点。
曾几何时,糖尿病对于我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有一天我会这么的靠近这个恶魔。虽然是孕期的相对高血糖,身边的很多人都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诉我,这个没那么严重,生完孩子自然就恢复正常了,但我还是选择相信医生,相信科学。
前几天看了一本书,是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张羽写的《只有医生才知道》,据她自己说她出生的时候接近九斤,是个胖丫头,在那个年代这是很荣耀的事情。殊不知按照现代医学标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除了父母身体格外高大的外,按照一般中国人的标准,超过八斤的新生儿就是“巨大儿”,这不管对母亲还是婴儿,都蕴含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很有可能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是妊娠糖尿病的结果之一。根据产检医院的科普,妊娠期糖尿病除了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外,在刚出生的时候,还有可能低血糖和患有呼吸窘迫症等并发症。婴儿在成年后肥胖和糖尿病的概率也会高于普通人,还有更可怕的是,妊娠期血糖高的孕妇在经过一定年限后大约有50%的人发展成二型糖尿病。
我在生黑豆的时候就很不幸,被医生认定为妊娠糖尿病,虽然生完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但在当时着实困扰了我一阵子。
按照标准的产检流程,在孕期24周至28周要做葡糖糖耐量测试,简称“糖筛”,具体来说分三步,第一是晨起先空腹抽血测空腹血糖,第二将75克葡萄糖用300毫升水溶解,在2分钟内喝完,然后静待一小时候抽血测静脉一小时血糖,第三就是再静等一小时抽血测两小时血糖,这三次血糖指标只要有任何一次超过标准值,就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五年前的糖筛检查,我空腹血糖和两小时血糖都符合标准,唯独一小时血糖超过标准值0.1个点。因为见多了医院繁多检测数据上那些偶尔出现的向上或向下的箭头,只要不是太离谱,医生一般都会告诉你“影响不大”。所以,当时我很是很不以为然,只不过才高了0.1嘛,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当我拿结果给医生看的时候,医生居然让我去看“营养科”,营养科是什么,我既没概念也不重视,拖拖拉拉的拖了几个星期后才去。
当时挂的是营养科曾主任的号,是一个50多岁的年近退休的老太太,及其严肃认真,她居然直接将我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并根据我怀孕前的身高体重评估出我的BMI值,给出了孕期体重增长标准,并让我严格按照糖尿病病人的标准管理饮食并配合餐后运动,将每日的三餐改成每日六餐,给我制定了个性化餐单,给出了食物热量交换表,列出了低GI生产食物清单。此外,还让我自备一台血糖仪,每天测空腹和餐后一小时、两小时血糖,并将吃饭时间、食物内容、是否配合运动,餐后血糖严格的记录在表格上,一周后带着表格去给她看。
我当时有点觉得这曾主任是有点大惊小怪,但为了谨慎起见,也稀稀拉拉的记录了几天饮食和血糖,其中有些许是高于目标标准的,但自认为还比较满意,毕竟医院给出的餐后血糖目标值甚至低于正常人标准,理由是因为是孕妇,所以血糖控制标准更要低于正常人。但我恰恰自我宽慰认为,正因为是孕妇,因为孕期激素的原因抑制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应当对孕妇血糖有所宽容,控制标准应该稍高于正常人,再不济也应当等同于正常人吧。再加上家人和朋友都在旁边鼓说“孕妇血糖高,很长见嘛,不会有啥事的”,所以我也就没怎么当回事,一周后带着记录结果去复诊,结果被曾主任骂了一顿,说如果不对自己负责,以后就不要再挂她的号了。我这才意识到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