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老兵故事的写作背后+范文(一)

2020-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草根作家王智君

作者王智君

原创作品,转载需要作者授权

《集结号》剧照

那是2011年4月1日,《大庆晚报》王副总编找到我说,有一项重要采访交给你,相信你能完成好。  

这项采访确实挺重要,是陪同大庆的一名老兵去吉林省农安县,见证老兵了却一个心愿——他自掏腰包给昔日牺牲的战友立碑。

老兵给牺牲战友立碑的故事,说起来也挺曲折,采访之前,通过各种渠道,我对老兵的不平凡的经历进行了了解,可以说,功课没少做。

作为一名记者,凡是遇有重要的采访,必须要对采访的事儿和人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一旦进入实际采访状态,好有的放矢,避免出现令当事人犯堵的情形。

比如,采访的时候,记者还问当事人姓氏名谁呢,那会让当事人不舒服?。  

故事的脉络是这样的,老兵名字叫林彦荣,已经84岁高龄,可是,他的身体相当的硬朗,还能骑着摩托车到处“乱跑”。

解放战争初期,老兵是东北民主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前身)某连的一名机枪手。1946年,他们连在吉林省农安县境内与国民党一部发生激烈的战斗。

战斗极其残酷,他所在的连130多人,最后只剩17人,他就是这17名幸存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已经是名副团职军官,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转业到大庆参加了石油大会战。由于工作出色,他晋升为正处级干部。

离休之前,他没有时间去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等离休了,他骑着摩托车去了昔日的战场。

《集结号》剧照

故地重游,他举目四望,昔日的战场已经变了模样,当地民政部门在昔日的战场上修建了无名烈士纪念碑。

可是,让老兵心里难受的是,纪念碑上竟然没有牺牲战友的名字!望着没有名字的纪念碑,老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想,自己还活着,享受着国家给予的丰厚待遇,可以说有名有利,而慷慨赴死的战友,竟然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于是老兵怀着沉重的心情找到当地民政部门,建议把牺牲的战友名字刻在纪念碑上。

民政部门的负责人说,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有那场战斗牺牲者的名单。如果能把名单找到,完全可以了却老兵的心愿。  

老兵想了想说,这么重要的战役,部队不可能没有档案,他要去找来。  

民政部门的负责同志说,如果找到了牺牲者的名单,不能往现有的无名烈士纪念碑上刻,可以另立一块纪念碑,把烈士的名字刻在上面。

老兵决定在有生之年去找到牺牲战友的名单。

他骑着摩托车开始了行程,历经千辛万苦,行程数千里,并且还遭遇了车祸,险些丢掉性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原部队,也找到了一份珍贵的牺牲战友名单。

然而,他揣着牺牲战友名单返回农安县民政部门的时候,民政部门负责人说,苦于没有立碑的经费,只有等待上级拨款。  

老兵左等右等,也没有音讯,实在等不及了,他决定自掏腰包,为牺牲的战友立碑,此举感动了农安县民政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感动了当地百姓……  

《集结号》剧照

这次跟随老兵采访,前后写了三篇稿。第一篇稿写我见到老兵的情景,重点写他离休之后去昔日战场祭奠牺牲战友的经过,还有自掏腰包立碑的想法等。

在写第一篇稿的时候,我联想到当时热播的电影《集结号》,老兵不畏艰险,一再寻找牺牲战友的名单,与《集结号》中主人公谷子地的经历极其相似,于是,我给第一篇稿起的题目是《大庆“谷子地”的7年寻觅》。

第一稿的成功,有两处值得总结,第一是这个题目,令自己比较满意。读者看罢题目,就能联想到《集结号》电影的精彩故事,认为大庆也有一名谷子地,能够勾起阅读愿望。

第二个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对材料进行了合理的取舍,舍不是丢弃,而是留作第二篇用,乃至第三篇用。

其中,很重要的那场惨烈战斗的回忆,被列为了第二篇的内容,这么做,读者有个期待。  

第二篇稿值得好好说一说,这篇不仅题目出彩,而且细节也非常出彩,这都源于我突发灵感,当起了“导演”,进行了“摆拍”。  

第二篇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惨烈战斗的回忆,在当地民政部门遇到一位跨越半个世纪的战友,以及选石碑的情况。亮点在跨世纪战友的“军礼上”。  

未完待续,下节更精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