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婚姻育儿教育

戒吼法:吼孩子前,试试先回答这两个问题

2018-11-07  本文已影响16人  窈小窈

那天去医院自动机缴费,发现所有机子都坏了,无奈只好去窗口排队。远远的就看到缴费的人群排成了长龙。我看了下队伍移动的速度,预测要排至少半个小时。

妇幼保健院,大都是女人和孩子,我身边就有好几对母子。其中有一对,从我刚来就开始吵嚷。时不时地就听到那位妈妈的怒火声“叶天俊,你能不能安静一会,让妈妈安静一会儿!”

我恰巧排在他们前面,她每吼一声,我心里就要跟着咯噔一下。好几次想提醒那位妈妈,骂孩子的声音请小声一些。坦白说,那声音听着特别让人心烦。

男孩4岁的样子,很皮,一会跑左边一会跑右边。他似乎对妈妈的吼骂已经习惯了,刚被骂过,这会又坐在旁边的易拉宝地上。

“哎呀,那地上全是灰,你能不能让我消停一会!快给我起来!”

男孩指着易拉宝上的漫画,嘴里嘟嚷着,却始终坐着不动。男孩妈妈气的眉毛都皱成一堆了,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低头又继续看手机。大概过了两分钟,男孩依旧坐在那里,他妈妈抬头又骂了一通。

排了近30分钟,我耳边反反复复听到她怒吼的声音。瞬间,感觉心情被破坏了一大截。缴完费,我立马溜之大吉,一刻也不想呆在那。

男孩的事件,让我想到另一个孩子。那次是带女儿闲逛,在商场的儿童区玩。整块场地都铺了假草地,进去要脱掉鞋子。女儿从小喜欢光脚玩,她连鞋带袜一起脱掉了。

有个约莫2岁的男孩,见女儿是光脚的,也饶有兴致地开始脱袜子。一边脱一边被旁边的妈妈阻止:“不能脱袜袜,妈妈说不!能!脱!”男孩脱掉袜子后,随地扔在地上就和女儿玩去了。男孩妈妈无奈的看了我一眼。

女儿是个运动细胞很活跃的人,蹦蹦跳跳,攀爬这些动作,我们都已经习惯。她先是在假草坪地上跑了两圈,接着开始跳台阶,一层一层跳,总共有五六层,她都跳完了。小男孩看她跳着很好玩的样子,也跟着跃身一跳,这时男孩妈妈的吼声又来了:“快下来,不要跳,会摔倒流血的。”

大概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潜在的技能,对妈妈的阻止/吼声有自动过滤的本事。他跳完第一层,嘴巴都咧开来了,笑的特别开心。在他准备跳第二个台阶时,男孩妈妈的声音又来了:“妈妈的话,你听不懂是吗?不要跳啦!”

最后,男孩妈妈起身将他抱去了另一角玩。很显然,她不想让小男孩跟着女儿玩了。

吼孩子的事,我也做过。不过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别人吼孩子,感受还挺不舒服的。那感觉就像是,有个噪音机不停的在耳边轰隆隆响,吵的整个人都很烦躁。这种感觉让我对吼孩子这件事,心生悔意。

我开始试着观察和总结每天“吼孩子”的情况,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家的。当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待孩子因为“不听话”,被大人吼的情况时,我发现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在发泄,或者是无意识在吼孩子。

第一个观察:我下班,爷爷带女儿来地铁口接妈妈。快到家楼下时,女儿看到一个被剪成两半的矿泉水瓶身,她边走边踢。爷爷这时大声呵止说:“哎呀,别踢了别踢了。”“还踢,又不听话了啊。”我一言未发,本分的做好旁观者,认真感受观察。

踢个废了的矿泉水瓶身而已,无非是发出了一点声响,并没有影响到任何人,也没涉及到安全,女儿的举动合情合理。但是爷爷却动了怒吼声,还牵扯出了“不听话”类似的标签。

第二个观察:超市买东西,碰到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买零食。那孩子样子也很皮,伸开右手臂,一排排的扫架子上的商品,不过商品并没有因为他的“一扫而过”掉下来。但妈妈忍不住吼他:“你给我过来,再这样我们今天就不用买零食了。”孩子听到威胁,立马收手了。

孩子“一扫而过”的都是些袋包装的薯片和其他零食,没有易碎品的商品,而且他的动作很轻。可是妈妈下意识的呵止了孩子,害怕他把东西弄坏,还用威胁震慑住了孩子。

第三个观察:带女儿去广场散步,看到一孩子疯了似的来回奔跑,他妈妈跟在后面,毫无耐心的一直在说:“你慢点,不要跑了!”

我留意了几分钟,孩子虽然跑的快,却没有磕到碰到,他玩的很开心。孩子也并没有因为妈妈的频繁提醒,而把速度降慢。妈妈的频繁提醒显得很多余。

做一个旁观者去留意自己和别人的一举一动后,我得出了这样一个总结:孩子在做的事,只要不涉及到安全,或影响到他人,大人动怒吼孩子,就是在自寻烦恼。影响自己的心情,还容易将易怒的情绪传染给孩子。

女儿也是个皮孩子,喜欢折腾。每次她开始折腾一件事时,动怒之前,我会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

1.孩子这个行为真的不能做吗?

2.如果做了最坏的结果会怎样?

有次,给女儿洗完澡,地上堆积了很多泡泡水,她光着身子在那里用力蹦跶,噼里啪啦的溅了我一身。提到嗓门口的责骂声,又咽了回去,我想到了那两个问题。

洗完澡玩会水,好像并不是什么不能做的事。

最坏的结果是,我走开让她踩完了再进来,然后再给她冲一遍清水。

回答完这两个问题后,我自己也释然很多,怒气慢慢地也没了。

如此实践了几天,我发现冲孩子吼的次数越来越少。除非她做了很出格的事,或者执拗到很严重的地步,触怒了我的底线。否则一般的小事,我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她折腾。

那天我把这个心得告诉一个朋友,她将信将疑的实施了几次,结果让我很欣慰,她也变的平和很多了。

如果你也曾是位爱动怒的大人,不妨试着在吼孩子前,先在心底回答下这两个问题。想清楚后,或许孩子的“不乖”,会变的可爱很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