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散文故事

我带儿子去“叫魂”

2018-10-26  本文已影响137人  半夏半夏_
我带儿子去“叫魂”

        儿子小左八个月大,最近拉肚子精神很不好,原本活泼的小家伙变蔫了。这两天拉肚子好了,但还是怯生生的不吱声,右脸颊上总是挂着一滴泪,晚上睡觉不踏实,又醒又闹的。周末,我们回农村爷爷奶奶家。奶奶看了小左半天说:“孩子还这么没精神,不会是吓着了吧,要不去叫叫吧。”

        “叫叫”就是“叫魂”。“叫魂”有点露骨怪瘆人的,我们这里一般都说“叫叫”,显得家常多了。在这里尤其是农村,如果孩子甚至是大人精神状态异常,常会有老人建议去“叫叫”。有的管用有的不管用,但多少年了一直有这传统。老人的建议我挺不以为然,觉得所谓的“叫叫”,就是很久以前科学知识匮乏,人们盲目迷信的做法,也就是图个心理安慰。再说小家伙病刚好,赖个两天也正常。但是看到奶奶在担心孙子,不愿拂了她的好意。横竖我们在跟前看着,对孩子也不会有啥坏处,就答应了。

        打听到临近后周村有人会这个。吃过午饭,爷爷就带我们娘仨去了。后周村,西头第一个胡同往北走,十字路口东北角,绿大门贴俩门神的就是了。爷爷不进去在外面等着,我和奶奶抱着小娃下了车。进了大门奶奶喊着:“家里有人不?”一个驼背老太太迎声走了出来,看见我们笑着应道:“来啦,有啥事呀。”老太六十多年纪,头发灰白,穿着暗红花的半旧大褂子,伸出的手黝黑带着老茧。看起来是个普通和善的农村老太太。奶奶和她搭话:“嫂子,我们来给孩子叫叫。”“是吓着了吧。”“你给看看。”“好,进屋来吧。”老太太把我们引进院子请进了屋。房屋是普通的农家房。院里铺着水泥地,墙角种了石榴树,墙边放了几盆不显眼的花草。地上零散的放着铁楸篮子等杂七杂八的东西。院中间有个木桩子,拴着一只雄赳赳红彤彤的大公鸡,我感觉它过不了八月十五了。屋子里也是,沙发、桌椅、生活用品、孩子的玩具,有些杂乱。老太太边夸孩子好看边拿了个小板凳,让我抱着孩子坐下。奶奶给她说了下孩子的症状。老太太听着就从窗台上拿了个透明的里面放了米糠玻璃杯,又拿了块红布盖住杯口,问了孩子的名字,交代我们说:“我说小左来了不,你们跟着说‘来了’啊。”只见她在孩子的头顶摸摸看看,最后锁定了个头顶前方的位置,把红布盖住的杯口倒放,在锁定位置之上一厘米左右,边划圈边说:“小左来了吗?”,我和奶奶齐声说:“来了。”然后她又压低声念叨了几句什么。这样一遍遍的重复了大概五分钟。之后老太太停住,掀开盖杯子的红布指给我们,只见糠里出现了个空缺。她道:“孩子是吓着了,吓了个窝。”

        为啥这装米糠的被子出现个窝就是吓着了?被啥吓着了?我实在是不懂,但也不好多问。老太太扶着孩子的头说:“没事没事,我给他捏捏就好了。”只见她又念叨着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了捏孩子眼角中间得鼻梁,揉了揉他的太阳穴,又按了按孩子的人中。“好了!”我和奶奶都松了口气,只见老太太又交代说,“回去用灰洒在门口,拦住大门。”奶奶说家里不烧炉子没有灰,老太就转身包了些锅底灰让我们带着了。奶奶接过纸包问她多少钱。老太太很是不在意,直说不用不用,都是临近村的没外人,不用钱。让来让去我们还是给她塞了十块钱。

        回到家,奶奶让我抱孩子进屋,她在门口用灰洒了一道线。小左也累了,吃过奶后就睡了。孩子醒来时是下午四点,老家的哥哥姐姐推着抱着,又撵鸡又看狗的在外面玩了好一会。到吃晚饭的时候,就手舞足蹈吱吱哇哇的向大人要吃的了,脸上也没有泪了。爷爷问我:“下午去叫的是不是管用了?”我笑答:“可能吧。”当然,也可能是孩子病好了,自己恢复精神了。

        像这种“叫叫”、“叫魂”,应该在很多地方都有。有人相信,有人说是封建迷信不屑一顾。但“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能治好孩子的症,人就可能抛开信不信的问题,下次还这么做。实际上中医中就有“祝由”这一治疗方法,是借药、咒、法术、心理等办法化解疾病的。这样看,“叫魂”就有点祝由术的意思了。

        那么问题来了,当你的孩子精神不好、状态异常时,你会听从家人建议,为他“叫魂”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