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分歧的原因——读《经济解释》(一百九十一)

2022-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东利2020

讲完了价格分歧不易辨识,这一节就要对价格分歧进行分类了:

价格分歧有三等之别。

这里是“等”(degree),也就是程度的意思,逐个来看:

第一等(first degree)又称无暇价格分歧(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

怎样做才算是无暇(perfect)?

这是上章第三节提到的榨取消费者盈余,但所有消费者的所有盈余全部被榨取了。

逻辑上来说:

不同的消费者同样地被榨取不是价格分歧。

无暇价格分歧是指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曲线,每个要付的沿着该线下降的价格排列跟着不同,或每个消费者要按他们各自的需求曲线而付不同的“全部或零”之价。

从英文名也可以看出,这种无暇就是完美 —— 完美一定是不存在的:

生产觅价者当然难以估计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所以在真实世界无暇价格分歧难以执行。

而在的上章第三节内容中,作者已经分析了如何榨取全部消费者盈余,这里不赘述 —— 接着看:

第二等(second degree)价格分歧有点无聊。。。

是指不同顾客的同量部分的单位价格不同。

阶梯定价是也 —— 为啥作者说无聊呢?这太无趣、也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吧,就是加减乘除的算数问题,尝试找到最大化利润而已。

看最后一等吧:

经济学最常见的是第三等 —— thir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也。

这是上节提到的那类:同样物品,不同市场或不同顾客付不同的价,任由顾客购买多少的。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传统提供的解释是因为需求弹性系数不同,所以价格不同,弹性系数较低的付较高。

不多说,上图吧:

上图这个例子和作者的描述没有本质差别,不赘述。

然而:

这里有一个科学上的麻烦:逻辑推理对不一定代表着解释对,而头痛是错的解释可能因为逻辑推理对而被认为是对了。

逻辑上对,下一步要干嘛?从科学方法论上来讲,要推导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预测,也就是:

要用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验证。

然而:

凡是牵扯到弹性系数的理论皆难以验证:不是真实世界没有弹性系数这回事,而是难以观察及量度。

所以:

严格来说,以需求弹性系数不同来解释价格分歧是一个没有验证过的理论假说。

作者为了支持自己的结论,开始分析倾销 —— 为什么分析倾销呢?

我在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大花笔墨,因为传统老是喜欢以这两个市场来示范价格分歧。

怎么示范?

一个国家的出口货往往比产出国之内的价格为低,理由是出口货要面对国际竞争,所以需求弹性系数较高。

面对国际竞争应该是真的,但是未必需求弹性系数高啊,明明一个是供给侧、一个是需求侧。

作者分析:

- 出口的价格低,是源于出口退税

- 倾销及水货的来源,是商家将旧型号甩货到海外市场,所以水货的型号才不持久 —— 这里和outlets是一个道理了

- 还有的出口专门为出口设计,而只有一小部分留在国内,在国内反而是因为稀缺,所以价格较低了

等等各种案例。作者总结:

这些观察皆不支持以需求弹性系数不同来解释价格分歧这个传统接受了逾百年的理论假说。

当然作者又澄清了一下:

我没有说这两个市场没有价格分歧,而是找不到支持不同弹性系数这个假说的证据。

我也没有说弹性系数较低价格会较高没有出现过。

而是强调这不具有普遍性:

当然出现过,但偶尔的出现算是什么推断或解释呢?

所以算是一种“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