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面交互》读书总结
书籍信息:无界面交互:潜移默化的UX设计方略
在为用户设计一个产品(解决方案)时,可以使用更少的界面,就使用更少的界面;可以不使用界面,就不使用界面(不去花大价钱开发一个APP);尝试着跳脱出屏幕和界面来设计一个解决方案。但是要注意的是,无界面的理念和 Photoshop 这种工具的极为繁复的界面是不相悖的。
现如今的大公司都致力于让用户对于过度设计的界面产生适应进而上瘾,这样的话,用户的停留时间,打开频次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公司财报上的用户活跃时间也能够使得投资人满意。于是我们看到了 twitter 和微博通过各种手段促使你看更多更复杂更具有迷惑性的东西,你忘记了一开始的目的,只是无意识地在信息流上滑动手指。于是我们看到了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开始用各种方式添加广告并且使其更加隐蔽,它们还会不断地给你推荐新的内容让你来关注,使你的每次停留时间越来越长。
就拿手机支付作为例子,原本手机支付只要如下几步:
1.拿出手机
2.点亮屏幕
3.将手机靠近支付终端
这是日本在十多年前就做到并且广泛做到的事情,那么我们看看在将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当作壮阳药吃的中国,比较常见的一个支付流程:
1.拿出手机
2.点亮屏幕
3.退出上一个在使用的应用
4.退出上一个在使用的应用所在的文件夹
5.打开支付宝
6.选择扫码支付
7.对准二维码扫描
8.手动输入金额并确认
9.使用指纹或者支付密码确认支付
以上就是在现如今中国比较常见的一个支付流程,如果要使用微信作为支付手段的话,步骤要更多更复杂。在这个复杂的支付流程中,你很有可能顺带被这些过度设计的用户界面吸引。
“让我打开我的支付宝支付这顿美味的午餐吧!哦,今天又有新的健康额度供领取,虽然不太清楚是什么,但是还是领取了吧。哦,扫码还可以抢红包,让我在支付这一顿一百元的午餐之前先花费两分钟在这个信号不好的封闭空间里面抢一个一角钱的红包吧。该死,这个狗娘养的又偷了我的蚂蚁森林,我要拉黑他,顺便去别人的蚂蚁森林逛逛。”
以上就是在你我生活中真实发送的事情,就在刚才,我为了确认微信支付的流程而打开了微信。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五分钟后我关掉了微信,然后意识到自己被其他东西吸引了注意力,根本忘记了自己的目的是要模拟微信支付的流程。于是我不得不再次在微信这个超级应用上面再次花费了自己的五分钟。
看着上面的这些例子,不觉得不舒服吗?你的五分钟真的这么没有价值吗?你的五分钟真的只值得一个虚无缥缈的健康额度,一棵还需要你花费无数个五分钟才能种下的树吗?在支付宝上面消耗的每一个五分钟,节省下来,带来的总价值足够你去新疆种十棵树,给自己买好几份保险。
当然支付宝和微信也尝试过减少支付的流程,并且让用户使用更少的页面。例如支付宝在前几年曾经尝试推广过的“声波付”,在打开应用之后选择“声波付”,将手机靠近支持“声波付”的终端就可以完成支付。相比于原本的扫码付,“声波付”节省了大概三个步骤,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来,是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个优秀的解决方案的下场大家也看到了,现在打开支付宝是看不到“声波付”的选项的,它被藏到了支付选项下的最后一个。至于原因也不难猜到,用户有了更便捷的支付方式,自然停留时间就减少了,停留时间减少,应用内的各种推送的打开率自然减少了,打开率少了,用户粘性就下降,用户粘性下降,平均活跃时间就少了。用户方便了,但是产品的各项数据都下滑了,更何况推广“声波付”还需要额外的营销成本,帮助商户更换支持“声波付”的终端还要承担硬件成本。所以最终钱大把大把地花出去了,各项数据不见涨反跌,用户用着舒服了,产品经理能舒服吗?公司负责人能舒服吗?投资人能舒服吗?
这种死循环让现在的各个产品团队不得不想办法让用户花更久的时间完成一件事情,不得不让用户沉溺在一个个复杂恼人的界面里面点按滑动(例:淘宝京东的双十一活动的规则相关的界面,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得不让用户有更多的机会打开那些和用户原本目标无关的界面。
我们需要抽身出来,这是对谁都有害的事情。
“除了浪费了一点我的时间以外,我看不到任何害处了!你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
我们就暂且不谈各种屏幕发出的光亮确实会影响你身体里的褪黑素的分泌,也不谈屏幕的色温确实会影响你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先给你一个这本书上问题让你来思考:
将一辆车停在骄阳下的停车场并且车主需要过一会才能回来,那么在这段时间内,车内的温度一般会上升到55℃~78℃(事实上每年有许多的孩童和宠物因此死亡)。这是一辆在今年刚产出的车辆,所以你所期望的一切可以量产的功能它都可以有,例如联网的各种应用、或者是一个中控大屏幕。那么,你作为这辆车的设计者,你该如何让车主在回到这俩骄阳下的汽车时,不会感觉那么热呢?
给你十秒钟思考,
10,
9,
8,
7,
6,
5,
4,
3,
2,
1,
好吧你根本没有思考就拉下来了对吧!你看!这就是界面和屏幕给你带来的坏处,你放弃思考了!
什么?你说你思考了?好吧我错了,你的答案是什么?
是不是这个:
一个手机应用!是的,日产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们给自己的日产聆风做了一个应用软件,你可以从应用商店将其下载下来把它丢到你的上百个软件组成的软件堆里面。
我们来看看其官网对其的描述,它是在什么使用场景工作的:
Here’s the scenario: it’s a sweltering August day and you know you’ll be getting in the car in 15 minutes. Use NissanConnect℠ EV to remotely turn on the air conditioning and voila, you’ll be entering a nice cool car.
问题是:没有人能准确知道自己将在十五分钟以后到车上!而且上车前十五分钟你不一定记得!就算你记得,你所处的场景可能不适合你打开手机(例:昏暗的影院)!
你的思维被互联网限制住了!笑。
好吧,可能不是互联网,但是一定是手机屏幕和界面限制了你的思维!
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运用任何用户界面就能解决的事例。书上举了1991年(是的,屏幕和用户界面还没有普及的年代)的马自达的例子。
马自达在马自达929上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温度计!
不过温度计上面连接了传感器,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传感器就会被温度计触发,车内的小风扇就会开始旋转,同时车辆背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为整个系统通风供电(这么高的温度的话,太阳大也很正常吧!),如此一来,当你回到车辆上的时候,系统就完成了自动降温,整个过程无需耗费任何汽油,整个过程无需设计任何界面,马自达929用问题的起因:太阳,解决了问题,只耗费了比开发一个应用软件小得多的成本解决了这个大问题。更何况这个太阳能电池板是任何时候都在工作的,有多余的电量就会给蓄电池充电。
这个同样优秀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手上抱满东西的时候打开后备箱:用脚向保险杠踢去!
智能设备之所以智能,并不只是因为其具有强劲的处理器性能,色彩艳丽锐利清晰的大屏幕,更是因为其带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这赋予了它们感知的能力),是因为其被深谙 UX 设计的设计者设计出一套一套符合用户生活场景和用户直觉的运作流程。
多去运用传感器,多去思考用户场景比去揣测用户喜欢圆角矩形还是不规则图形更能提高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