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滚雪球》读后感3:巴菲特的启示
很多厉害的人都写书、分析巴菲特成功的原因,我猜,我也没有他们那么厉害,也不妨写一下我的看法,对我自己有用,希望对几个人有用,那就好了。
生活在平和、安定、法制环境良好的国家
试想一下,如果他出生在东南亚某个小国家,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吗?如果他出生在韩国,那里是世界上总统和财阀入狱最多的国家,他的私有财产能否得到保障?又,如果他生活在今天的乌克兰,战乱、社会动荡不安,巴菲特还能有今天?真不一定吧?
过去的一百年里,美国确实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巴菲特乘着这个发展的大船,走到今天,这才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吧?巴菲特曾经到访过中国,看到一些人的生活,他非常认真地考虑过出生、运气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他常常跟他人讲,他中了“卵巢彩票”,并不是他谦虚,只是在描述事实。
足够强的场外挣钱能力,或者能够募集到足够多的资金,加上危机时刻的勇气
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非常重视赚钱能力,而且他会琢磨如何用钱去赚钱,他在格雷厄姆的公司呆过一段时间,离开之后,建立合伙人公司,这些合伙人给他募集了很多的资金,他来管理、收管理费、开润,所以他在很短的时间里,提前完成了他的愿望:成为百万富翁。
巴菲特1967年买入保险公司National Indenmnity,然后利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去投资,这成为全球所有基金经理望尘莫及的优势,他的钱是没有期限的,可以一直使用。而那些基金经理呢?他们募集来的钱,是有期限的,每年要看业绩的,三年五年要清算的,到时候如果发生意外,该怎么办?凉拌呗。所以,很多人都没考虑到这点,这确实是巴菲特能够成功的巨大优势之一。
2008年他成为美国首富,怎么来的?经济危机,大家都不行了,股价大跌,他手里有大量的现金,然后买入很多被低估的公司,从中获取巨额利润,就这样成为了最富有的人。很多时候就是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然后等待世界规律正常运转,等待好时机,等待好运的发生,当然,很多人在暴跌之时落荒而逃,过了几年之后发现自己错过了“黄金坑”,后悔莫及,这种人肯定是不可能变富的。
笃信逻辑、按照道理去做事
巴菲特跟他父亲学到这一招:内部积分卡,即便是周围人不认可他,他通过逻辑做出来的判断,就按照它贯彻执行到底,即便是科技公司发展很好,他依然没有投资,还发表演讲抨击那些人,很多人都觉得巴菲特老了,可是后来呢?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巴菲特的判断是对的,姜还是老的辣啊。
足够专注,持续学习,终生不断
专注比努力更重要,很多人都想要模仿巴菲特,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像巴菲特那样,花很多的时间亲自去研究一个国家、一个行业呢?当初他研究保险公司,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才笃定地买下那些保险公司,长期持有;他曾经研究韩国的上市公司,找来厚厚的资料,一页一页地翻看,做笔记,整理,每天晚上都弄得很晚,后来他浓缩成短短的几页纸,跟朋友讲韩国上市公司的情况,真的是太认真、太细致了。
即便巴菲特今年92岁了,他依然在继续学习、努力工作,可能会有人想,他怎么还不“退休”?这就是巴菲特跟普通人的差距了,很多人没到退休年龄,可能才55岁,就计划着退休之后的生活了,哎,时代变了,退休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和负担,不学习很有可能会导致老年痴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退休、晚年生活?
毫无保留地向他人传授人生、投资经验
其实这是他在全球获得如此巨大影响力的重要来源,如果他只是自己一个人持续投资,没有向公众传授投资知识、方法论,他当然会成为投资大神,但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要知道他最初向身边的上班族讲述投资的知识、方法论,帮助他们了解投资的真正逻辑。后来他每年给股东写信,在教的过程中(无论是股东大会、参加新闻节目、到各地演讲),他对这些投资方法论不断更新迭代,帮助他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而且他曾多次向公众建议,定投买入标普500指数基金,一直拿着,能够跑赢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他还公开挑战那些对冲基金经理,2008年他跟一个基金经理公开签下100万美元的对赌协议,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巴菲特赢了,标普500最终的收益率是85.4%,而那位基金经理挑选的五只股票都没有这个成绩。巴菲特给公众做了很好的示范,这就是很好的教育。
他有真正爱他的人
就是他的妻子、孩子,以及一些朋友(如查理芒格、比尔盖茨等人),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他肯定不能走到今天的。巴菲特公开讲过,他在价值投资上的转变,是查理芒格带他走出来的,不仅仅是买入那些被低估的公司,而是买入非常优质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不卖,这样就能获得足够多的增长回报,比如,See's Candy,华盛顿邮报,那几家保险公司,可口可乐,苹果公司,都是这样的。
巴菲特的家人对他在生活上的照顾是非常多的,这使得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而且,他后来成立基金会,帮助更多的人,他的家人、比尔盖茨夫妇都给予巨大的支持,之后他公开宣布要捐更多的钱到比尔盖茨的基金会中,发挥更大的效果。
他讲到,47岁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在那之后他才明白他的妻子对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苏珊得重病,要做手术的那段时间(2003年前后),巴菲特一下子憔悴了很多,他在跟大学生们做演讲的时候说:
Basically, when you get to my age, you’ll really measure your success in life by how many of the people you want to have love you actually do love you.
当你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会知道,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准是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你爱的人也实际上爱着你。
我猜,这是他经历伴侣离开人世之际,所获得的人生感悟吧?也许是对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感悟?
总结
其实,巴菲特的存在给我们普通人一个希望,什么希望呢?那就是,只要我们每个人找到好的标的,持续投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我们必定会成为富人,必定,100%。这个过程简单却不容易,并不代表不可能。
你看巴菲特的管理能力、创造力在那些富人群体中都不是最强的,马斯克、乔布斯、贝索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些人都是非常厉害的人,他们创业,把公司的产品做到极致,公司排名冲进世界前十,对于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巴菲特能做到吗?显然不能。虽然巴菲特不能创建一个很好的公司,但他能够拥有这些公司的(部分)所有权,也算是一种折中的办法,让他跟着这些公司一起成长,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富人。
我们普通人是不可能创造出特斯拉、苹果、微软、亚马逊这样伟大企业的,如果真的能够创造出这样伟大的企业,就说明我们不是普通人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成为他们的股东,让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为我们打工,这样我们就能跟着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一起前进,你说能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我反正是想不出第二件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关于巴菲特的解读还有很多,不过,这本传记对于我们来讲,启发已经很大了,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更多的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