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岗去微信事业群的一些反思
这周是旧部门的最后一周了,记录下这两年年的一些感悟,希望以后可以时刻警醒自己,同时这也是我对过往的一些总结和反思,希望能帮到我们。跟领导坦白的时候,领导让我好好考虑,你在这里的收入和职位的空间,到微信那边可能会大打折扣,我其实也知道自己也非常纠结,前前后后考虑了差不多一个月,以前想换地方根本不用考虑,反正不会比现在差,年纪越大拥有得多了反而很难决策。这是我考虑后对领导说的原话:经过这些天的考虑,我心里还是想去广州试下。尽管大部分思考时间我都是想继续留在这边,因为在这里与大家相处很舒服,鹅厂的氛围也非常好,尤其是领导给的资源都很好。但是就算现在留下来,以后也无法确保不会再有别的想法。对于领导给的资源和培养,尤其是这次给的五星绩效,年终和涨薪,我拿到的都是超预期的,我本以为早就能有活水结果,这样就可以把好点的绩效给到其他同学。对于这些我心怀愧疚和不舍。
年中绩效评完的时候倍感压力,以前组内人少没有一星二星的,现在人多身边就出现了一二星的同学,二星及以下未来一年是无法晋升与涨薪的,因此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离开,而且一年两次的绩效每次必定会有一星二星的同学。有一位同学转岗来我们组,他们组所有的同学都是二星,连组长都背二星活水走了,最后连整个组都被裁撤了。我自己是很幸运拿的是五星,晋升啥的都是走绿色通道。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为啥之前没压力,现在压力这么大?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答案,首先,我没有想过要拿五星,没有想过涨薪要超 50%,也没想过绩效年终期权我都要拿最好的。就好比当年我在长沙讲课没想过赚钱,没想过几年后我能进腾讯这样的企业是一样的。更多的是感恩公司给的一切,让我能够在短时间内买得起车买得起房,生活能够有保障,而且想去哪玩想买啥想吃啥都不会缺钱(正常欲望情况下)。之所以这次会有压力,其实完全来自于环境的影响,很多同学天天说压力很大,甚至上班的时候经常听到叹气声,所以人真的很容易受外物的影响,亏我还自认为修心已经不错了。其次,我们其实根本不用去关注这些东西,能够持续的输出,持续为公司创造价值,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去把产品做好,能够持续的总结与反思,最主要的是不断的提升自己,做好这些基本的其实就够了。因此我始终相信牛逼的人去到哪里都牛逼,因为做人做事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些是不会变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东西会比技术更重要,这是公司行家总监级别的大佬跟我说的。
之所以想活水转岗去微信部门,其实说白了就是工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自己在效能组做了差不多两年,负责的工具已经进入维护期,却没有更好的想法去持续优化和迭代,简单一点说就是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工具做得不是很好也不坏。以前在小公司没人没资源做不好说得过去,为啥到了BAT这样的企业也还是做不太好?刚好中间调休了一周自己也做了一些复盘,在大公司我们能学到很多套路招式,比如每天早上要开早会,每周要做周总结,有月度季度与年度计划,反正就是大家做事都有一整套流程,这东西我理解不能完全保证我们能把东西做好。这也是为什么从大公司出去很多人激不起水花,之前也面试过很多重新回流腾讯的同学,以前在长沙有一家公司我们空降了好几个BAT的高管,很快就四分五裂加速了散伙。就好比很多人都会降龙十八掌,打出来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想要把事情做好应该得靠细节,要有把东西做到极致的信念,我们恰恰是在这里栽了跟头,之前我们都是想着能实现功能就好了,因为做工具自己要当产品又当设计还要当程序员,所以我开始在内部网上看小龙和 pony 早期做产品的一些视频,期间还学习了《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前一年做出来的东西自己感觉是真的烂,最近这半年做出来的东西才像那么回事,渐渐的自己做完了会去用心体验,有哪些是可以优化的,我真的会开始想这个圆角用多大合适,这里的操作流程能不能再简化?这也是我目前认为在腾讯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虽然技术上还是用的我在有信那会自学的东西,虽说这一两年技术上提升不大,但我想以后这些映射到技术上来也依然是有用的。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学东西,至少我把公司开源的 qapm 和 matrix 翻了个遍。最后我觉得要把事情做成,看事物的高度很重要,比如微信早期小龙想的是用完既走,不打扰用户等等,这样我们心里才能有根尺,才知道应该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不然做着做着不知道跑到哪里了。之前在做自动化代码生成的时候,我就提出来要主流框架而且一把过,也就是从代码的生成到提交到合入要能一次性通过,做着做着很多同学就开始说,生成的代码极端场景让开发同学自己去编辑好维护,我坚决不同意这是底线,后来实践效果证明也是对的。如果我们学会了套路,细节也能处理好,站的高度也不错能把握方向,应该就能把产品做好做成。我们需要有未来几年的规划,这次想去微信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想再赚一波经验,三十岁左右我打算回长沙,如果有微信的经验,能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少好处。而且回到长沙我想去做管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几年在经济学、历史人文和产品管理下这么大功夫的原因。我自己的理解去哪里其实都一样,做什么事其实也没差别,用这上面所学到的东西就是做事有套路,细节能处理好,能把握方向应该就不会太差。
养成一个好的潜意识很重要,这两年有部分同学问过我很多问题,我拿一些出来反思一下,希望去到新的地方,我也能用这些给自己洗脑。刚进去怎样才能拿到好的绩效呢?你是怎么看同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呢,比如都相争一个优秀?小公司无所谓大家吃大锅饭,做多点做少点大家拿的都是一样的。但是大公司不一样,我们的期权与年终能拿多少,完全取决于我们一年两次的绩效,三星跟五星的收入去比,完全就差了一个档次。中国先来后到的观念延续了上千年,所以一直以来就有各种怀才不遇的感概。回顾一下我自己,我刚进腾讯那会整个组就我来最晚,项目基本已经做完了,自己所对接的产品都是一些不参与考核的试点,好点的新需求肯定都优先得给先来的同学。现在来看觉得大家问我的很多问题都是常态,但我之前是真的没有思考过这些,如果回过头来做一些总结反思的话:我们如果想要破局,得培养好自己的潜意识。人大部分时间是活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面的,很少有人能够时刻保持正念,因此我们要好好培养我们的潜意识。打个比方以前在讲课的时候,我给大家洗过很多脑,虽然更多情况下我是想讲给自己听,大家听起来感觉都对激情澎湃,但是做起来完全是两码事。再回到具体的问题上来,刚进来怎样才能拿到好的绩效呢?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心态,很多重要的岗位早就有人占了坑,人家不离开我们很难顶上去,我们只能改变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所以就一个字“熬”。最怕的就是平时抱怨这里不行那里不好,真有一天让我们坐到那个位置,却发现自己扛不住甚至做得比人家还烂。
上周六日去广州看的房子,轮子哥烈日下陪我走了一天,最后在萌新的帮助下在客村附近找到了合适的房子,走路过去上班都只要二十分钟,我刚来深圳那会是去的刘付文那里。大家虽说都在交流群里,但素未牟面也谈不上熟悉,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幸福感瞬间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