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日更
来简书已经一个月,看了不少简友的感悟,发现大家都在参与日更活动。特别理解每位简友想要养成写作习惯锻炼文笔的初心,而且平台的规则也在鼓励日更。对于锻炼文笔的目的,除了坚持练习外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阅读。这个不用多说,有输入才有输出。当然阅读内容不能仅限于网络碎片,必须包括各类名家作品。读得多才能更多的理解语言和词汇的用法,才更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对于加强表达能力是绝对必要的。只写不读,即便感觉到日更能力在提高,感觉输出越来越容易,其实本质上的提升也非常有限。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别看不好的作品,因为好的坏的都会对自己造成影响。
然后是修改。见到有简友坚持写了很久,苦于文笔没起色,实际上是疏于修改的原因。写完的文章就放在那儿不再回顾,好比生了个小孩就扔掉——你不培养它,它怎么能成长呢?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修改打磨了八年,他说看自己几年前写下的文字羞愧到无地自容,只能不停地修改,直到改无可改才拿去发表。
作家尚且如此,怀揣文学梦的普通人就更得注意。在修改前文的时候自己会不停的思考,会总结经验教训,都有助于下次书写时的提高。这样不停的回顾修改打磨创作才能形成正向的提高循环,否则就算坚持写个十年八年,而你看到以前自己的文字居然不觉得羞愧,那说明这么长时间都白写了。不是没天赋,而是对文字没有爱。想当作家却不爱自己写的东西,只顾着写而不珍惜打磨自己的创作,能有所成就才怪了。
没有谁能天才到一写出来的东西就是完美无缺的,好作品都是改出来的,甚至十遍八遍十年八年的修改。那些文学大家也不例外,比如曹雪芹和歌德,包括金庸都对早先的连载作品重新修订过多次。个人的体会是,事后修改比写作本身更累更苦更费神。写作是愉悦而有激情的,因为有创作的快感;修改是辛劳而痛苦的,因为要咬文嚼字的思考计算。
简书平台有私密功能,相当于发布前的草稿箱,发布后的修改也非常容易。这些贴心的设计我很喜欢,简友们如果能好好利用,肯定大有裨益。如果只是为了日更而日更,每天凑数写几个句子当真没什么意义。我觉得没有意义和进步的坚持,还有这样形成的习惯,不要也罢。
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参与日更活动,因为比起有意识有反思有进步的练习,日更更像一种形式,很容易把你的生活绑架(当然这也有平台增加用户粘性的考虑)。当然有人确实需要这种形式,需要外力约束来养成习惯。我来简书就是想给写好的作品找个发表平台,也没资格对在这里练习和坚持的简友们说什么,这只是个人写作路上的实际感受。无论作品有没有积极的反响,我都会继续坚持下去,与简友们共勉。
最后做个广告,欢迎大家关注我刚更新完毕的原创作品“最后的神祇第一卷”,欢迎大家的批评和鼓励。写作路上来到简书,发现有这么多同好陪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