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成珠,历历万乡
作者|五花马
陈粒.历历万乡(音频点击)
520:启程
今天,520,要围观英总演讲吗?不,是大咖风风写了一篇文字,神思恍惚,含羞带怯地跑来问我们:喂,会不会太掏心掏肺?会不会太披肝沥胆?会不会太心声泪痕?会不会被骂成靶子?
国母范儿的子鱼立即开启兼容并蓄模式,深情的像祖国的南海,一开口就是春风浩荡的气氛:哎呀,粉丝需要你这种袒露!哎呀,他们会更加爱你!哎呀,我更加爱你了!百忙之中的我也爬上来,迅速御览完风风的这篇文字:咦,语气,感觉,逻辑,太似曾相识了,天哪,像俺自己写的呀!一样一样的啊!
再读一遍,掩饰着内心的小悸动,我淡淡的说(讲真,全靠演技啊):嗯,其实,也说不上多好,但这可以说是你对你写的那些故事的一个解释和交待,就是为什么你会讲那些故事,为什么你会那样讲故事,为什么你会把故事讲成那样。
我继续苦口婆心地上纲上线:造不?这是一个写作者的表达背景,是她看世界的心境和眼界。说到底这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道路问题,生死攸关,大问题啊,你需要这样阶段性的和自己说说话。
可是,谁不需要呢?
那些永远走不出的背景....
作为一枚法律人,此时,我又多情地想起了苏力老师那广为流传的金句.....那啥,背景音乐可以响起了....
玻璃墙隔离了城市的喧闹,会不会也隔离了你对城市以外的感知?成天的飞来飞去会不会令你疏远了土地,走南闯北多了会不会什么都看不到了,或懒得看了?成堆的文件让你变得更务实了,但会不会也让你变得漠然?严谨的法条让你的思维更象法律人了,但会不会使你的判断远离普通人?不错,知识改变命运,也确实改变了你的命运;但如同从老子、卢梭到王朔和波斯纳说过的那样,知识也会败坏人的纯朴天性。知识不可能令你消除困惑和烦恼。你不可能拿着法理学的要点去面对生活,法律信息网中也没有诊治人生的良方。当某个午夜从律所加班归来,打开房门,你是否会感到孤独,或有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恍惚?而且,你们还有时间,或还有心情同你的父母对话吗?说得更俗一点,你会不会忘了自己姓什么?
因此,我建议,如果遇到了一些就是“找不到感觉”或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你都可以甚至应当问一问你的父母,或设想一下他们的可能回答,即使他们的言词不那么雄辩,不符合教科书上的定义,甚至不符合什么“历史潮流”。也不是说你一定要听父母的话,那不可能。但如果你要真正能做大事,而不仅仅是当一个“知道分子”,那么起码你要能够同你的父母对话;你们要能理解他们的好恶,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愤怒和担心,他们的直觉、想象和判断,甚至他们的错误和平庸。否则,谁还能指望你有能力同无数的普通人对话?而你的成功,又能与谁分享?
你将为之服务、将捍卫其权利的,最终说来,就是他们,而不是什么抽象的正义。那个在你的教科书中常常出现的神圣化的“人民”,说具体点,就是他们,就是像你父母这样的一些人,一些看起来不那么成功有过挫折的人,一些聪明、才华、运气都不如你的人,一些虽关心他人但更关心自己和自己孩子的人,一些可能 在生活的跋涉中失落了理想的人,一些分享了人类其他种种“弱点”或称之为“人性”的人。而且,多少年后,你还可能发现,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们构成了这个社会的背景,你的背景,不可或缺。你的行动的一切意义,最终由他们赋予,成功与否,也得由他们说了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并不只是儒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其中或许还隐含了一种,甚至是唯一的一种,真正理解你人生事业的进路!
所以,当你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大道青天,绵延于你身后的仍然是这个熟悉、朴素且庄严的背景,一个你永远走不出的背景!
这些话,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的职业生涯。在王怜花的江湖里,我不止一次地共鸣过,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难的是有关内心的问题,一颗芜杂纷繁的心如何找到安宁,一颗晦暗的心如何走上康庄大道,与之相关的是道路问题,究竟哪条路才是“我”的修远之路?任何选择都是关于道路的选择,求道修远,不是仅仅为了生存,也不仅仅是为了荣耀,而是寻求一种更高远的精神,人和人是不同的,如何让道路遇合自己的天性和内心,这是一种永恒的智慧。
说到写文章,尤其是目前公共讨论空间中,不吵不闹不骂,会讨论,善思辩,能讲理的文章,不多,但是,有一位神君的文章,每每让我惊心动魄,下笔如有神,不落窠臼,在舆论场上,可谓一骑绝尘。我不止一次说过,她的一支笔胜过千军万马。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文采风流,有主席当年如椽巨笔运筹帷幄的风采。但凡,她一出手,那些鸡汤文吐槽文八股文通通退避三舍!厉害,不服不行啊。
可是,事实胜于雄辩,再绝杀的角度,如果立场是站在普罗大众,站在公义的反面,那么,也是强弩之末。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不是?
所以,一个人的表达背景很重要,为了什么而出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活生生的大问题啊!
情商是什么?一个生命体如何存在的智慧与勇气
但是,我依然要对那些写字的好朋友们说,不要把写字这个事情,真得和外界的关注风评放在一起,你更要在意的是你的内心。因为,你是你,你才是一切。你媚俗从众,你敷衍趋势,你太在意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你以万变应万变,你失去了最开始在万千人海中,那一点最吸引人的与众不同,你在哪里?你就这样消失了。讲到这里,我有点拍案而起的冲动,亲,那些乌泱泱动辄以情商定义的鸡汤统统是伪命题啊。
情商是什么?是让你在人情世态中更好地左右逢源黑白通吃的葵花宝典吗?是让你在酱缸厚黑无下限的道路上拔足狂奔的神助攻吗?
不,情商恰恰不是让你如何与外界打交道的热门教程,在我看来,在我们这个太习惯随波逐流循规蹈矩的民族社会里,情商更重要的定义是关于自由心智,独立人格的范畴,说到底是如何认识自己,发现自己,选择自己的问题。
对,一个大写的“我”正向你走来。对,你是你,你才有了存在的坐标,才有了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基点。
但是,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发现自己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来看,小学中学大学,学士硕士生博士圣斗士,择业就业立业,贯穿其间的内容方法路径状态结局,大多数是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千人同面。缺乏以兴趣热爱为核心的驱动力,缺乏奇思妙想推陈出新的创造力,更谈不上那种天赋释放理想实现志业功成的成就感幸福感。这就是不能认识自我,没有发现自我,没有机会选择自我的后果。
太常见的状态是,人家干嘛你干嘛,什么热门选什么,什么钱多选什么,什么威风选什么,然后呜呜泱泱营营役役,累半死,一事无成,你满面尘灰烟火色,你抱怨人生好难,世道好险,我就想问问你,一项专业,一类职业,你不真心热爱它,你不曾为它疯魔癫狂,它又凭什么成就你?凭什么?就像一个人,你不爱他,你还想着在你们的关系中,体验到生命的大和谐吗?言简意赅的告诉你:想得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商高的人高就高在,能够做到准确了解自己,发挥优势,专注于自己的才华与天赋之中,激发创造热情,取得巨大成功。又如加德纳所说,一个人潜能的激活,不但取决于个体在他本人、家庭、老师和其他人影响下所做出的选择和决定,也取决于人类个体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取决于那种文化背景所提供的机会是否允许。
不得不提到最近飞速蹿红的韩春雨教授,因为一篇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这位42岁的非著名教授一时间声名大噪。但是,你看,曝光的报道中,冲锋衣,光头,随意地站在破破的实验室里接受各大媒体访谈的韩教授,像一个刚刚野外拉练回来的驴友,和传统中的科学家教授们的样子差异很大。
门庭若市之际,他说:“就在这一刻,我是一名科学家了;而在这之前,我其实是一名科学家啊”,他说做科研只是“爱冒险却胆子小”的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他放弃学校分配的大房子,蜗居在50多平米的小屋子里,只是因为这样“离学校近”。他说“科学家做科研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发论文”,“科学是多有趣的东西,你的思维,你的想法,在实验上能体现出来,还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儿吗?”
所以,十年内,他基本没写什么论文。他甚至不热衷申请科研基金,因为“拿不出结果,我不好意思再申请一笔研究经费”。他常常在做完实验的深夜,翻墙离开学校,因为他不想打扰门卫。他说在第一次在实验中发现NGAGO的晚上,他翻墙的身手都格外轻快。
他放弃大城市名院校的平台落户河北科技大学,这样一所所名不经转的地方院校,理由是这里:“自由”。他说他不愿申请课题,不愿写职称论文,而在一轮又一轮如火如荼的“学术GDP”考核中,学校竟然没有把他扫地出门,这简直是天大的“自由”。
的确,通过一根网线,可以到达全世界的任何地方,网络改变了许多游戏规则,但这个时代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依然是对科学“非功利”的热爱,
另一位给我巨大感染的科学界人士是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教授。他在《开讲啦》演讲,他说:我觉得科学不仅能给你带来心灵的自由和安宁,而且科学是非常有用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珍视和加以保护的。就是每个人都需要有心灵的自由,和他的独立的思想。正因为我们从古到今,保证了我们思想的独立性,我们才能够保证,我们想法的千变万化。爱因斯坦说有三类人是在科学的殿堂里面。第一类人他只要有机会,也许会成为企业家,也许会成为政治家,也许会成为诗人。他只要是干哪一个能够让自己得到荣耀,得到名利。他干什么都可以,很有才华。还有一类人完全是一种兴趣驱动的。他只是觉得好玩,他才不管对大家有没有好处,有没有什么坏处。第三类人是什么呢?他确实希望能够对这个宇宙进行探索,进行凝视,进行思索,能够找到这样一些先天和谐的规律。只有这一类人才能够很静心地,去从事长久的科学的研究。那么爱因斯坦说当然我们不能把前两类人给驱逐出去,因为这些人可能对科学是做过很多,也许是主要的贡献。把他们给驱逐出去的话,我们这个殿堂就倒塌了,对吧。但是也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第三种人的话,这个殿堂就不会成为殿堂,只能是一些蔓草,就不会成为森林。所以说到科学家的探索的动机,作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他应该是很有责任心的,他是会用无穷的耐心,去理解这个宇宙是怎么样的。
潘建伟教授当天的演讲,沸腾了演播室,也收获了许多观众粉丝,那种儒雅智慧,幽默生动的风度,真是帅呆了。
其实,我们也并不仅仅是为技术进步而欣喜,为科研之光们的翩翩风度而倾心,我们是被他们这种认识自我,发掘自我,选择自我的能力而折服,发现自己的兴趣,投入精力去研究创造,像歌里唱的“我向你飞,多远都不累,因为相遇太美”。有一天,这项专业,这项领域,会成就你,你和你热爱的领域,一起进阶,攀向下一个高峰,而那就是一个生命在宇宙中最深刻的幸福体验吧。
生命是一个体验,体验了时光才不会虚度,体验了这些感受才会属于你,你因此而创建自己的生活,当你创建了之后也在归属于它。这些概念已经无关乎职业荣誉,而关乎人的实质,无论我们到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守护这些实质,而绝不将它拱手让人。当一个人力图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时候,她将不再向外界寻求什么,也不向外界推诿什么,他将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人的内部。而社会的进步也就由一个个独立的人试图自我完善过程当中得来。所以,解开我们身上的束缚,成为独立的人,用我们自己最朴素的生活经验智慧和常识,我们就能创造和决定我们自己的生活。尽管这个生活并不完美,但从今而后我们将生活在自己亲手创建的世界之上。
正因为,发现自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这又如此重要,所以需要提高自己的情商,而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就是最有效提高情商的过程。所以,情商不是那些圆融世故的鸡汤,更不是教你荒野生存的技能,是关于一个生命体如何存在的智慧和勇气。
爱与理想,走得更远的破风手...
叹一口气,这个世界,不是随时都可以做一个游侠,仗剑走天下。有时候,缠绕在俗事里,一口气被闷在胸口,你可能憋屈,你可能心塞,但是你还是要若无其事的忍。所以我能明白那种“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灰心丧气。
那么,卑微到尘埃里,再开出一朵花来,靠什么呢....?
关于此,一位我很喜欢的作家的话打动了我的心,就像千百次浮现在我心头的那些灵魂声音一样,她说:想要更优秀,还是需要温和,宽厚,善良,和爱。需要把人性撕裂之后,还要建设它。想走得更远,想打破僵局,想摒弃曾经的套路,想去写更具有人文关怀的东西。这是我的理想。
嗯,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这,这当然是一种理想。
好吧,这位招人喜欢的作家就是我最近常常挂在嘴边的风风。好久没有读着一堆字,大笑,声震四野!她伶俐的像深林中的九尾神狐,又明快的像夏日暴雨后青翠枝叶上闪烁的光...请允许我这么滥俗的比方,实在是词不达意.....
活到我这把年纪,越来越难以抗拒的是被这样质朴诚恳又跳跃生动的气息感染打动。在风风的故事里,我常常大笑,怎么会有这么风趣的女孩。当看到她的皂片,我又笑得要拍案而起了,人如其文啊。
其实,我还蛮舍不得把她分享出来的,但,其他粉丝义愤填膺地说:这就是风风不红的罪魁祸首。艾玛,我罪该万死呀,遂,必须分享,昭告天下。
那么,请大家,眼睁睁,看着风风成为超级畅销书作者吧。什么?成不了呢?成不了也没啥,人生嘛,就是个过程,这那的,都经历一遍。我听过最给力的一句话,大概是来自金世杰先生:“如果上帝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来,我会说,不必重来。”
通过文字,我一点一点的靠近你们,了解你们,谢谢你们带给我一个更丰富更生动的视野,我感觉我们正在一步一步通向滴水成珠的路途上。
但是,在表达的深度和独特性上,你们还是这样的年轻,所以,有更大的空间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去体验。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艰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苦难,然后才懂安慰他人。
也正如我对法律类东西的理解一样,我越来越觉得法理法史和比较法的重要,不少法律问题,到最后都是法史、法理和比较法的问题。法史有助于了解某一个法律制度的来龙去脉。法理有助于对该法律制度展开批判性审视。比较法有助于提供看待中国法的新视角。就理解能力来说,我觉得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都参与其中,还有写作与口才,也是理解与表达的重要表现。我这一颗好学的心呀,无处安放....!
其实,写作更是,除了天赋极高者之外,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你才会看到那些现象后边的东西,你才会表达出超出常规的观点。所以,要开阔一些,不要纠缠于那些过于流俗碎片的东西。
我的偶像黄佟佟在她的《姑娘,欢迎你降落在这残酷的人间》一书的序言中这样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三万多天,求取的意义是什么?其实谁也不知道。人生那么短促,世界那么残酷,我们这些平凡人能为在感情里为自己做的最大努力是什么呢?也许就是别折磨自己,尽量让自己快乐,而让自己快乐的惟一方法,就是尽量诚实地面对自己,也尽量诚实地面对他人。这是我当下这一刻领悟的真义,它可能不对,过几天也许会改,但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在这无尽的书写里,终于找到了在这个残酷世界里安身立命的方式——原来,我就是那种写着写着才能好起来的人呐。写作让我得到现在的我。不完美,但快乐;不富有,但开心。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欣赏自己、接纳自己,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我喜欢现在的生活。
所以,亲爱的,写着写着就好了呀!(就跟我写过一样,我也是够了)
浩浩洪流,历历万乡....
夜色中,突然听到一首歌,陈粒《历历万乡》,声音里有不负勇往的凛然之气。“她走在马蹄的余声中,夕阳燃烧离别多少场,她向陌生人们解说陌生人的风光,等她归来坐下对我讲,故人旧时容颜未沧桑,我们仍旧想要当初想要的不一样”.....好一个七月洪流,理想万丈!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心中有什么地方一下子被打动了.....?
在一些不经意的瞬间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触,就是和有些人在一起,会不知老之将至,因为他们身上没有年龄带来的浑浊和沧桑,没有与世俗生活缠斗的庸俗气息,睿智,开阔,丰富,豁达,幽默,同时保留了一份诚挚和天真。当然当然,要运气够好才能遇到这样的人,受到潜移默化,在这样的关系中得到乐趣和滋养。幸运的是,我们都是这样的人啊,因此而凝聚起来的朋友,那些细微寻常的快乐不知被放大了多少倍。
我不想活得最好,但我想活得最多。
分享一首诗歌吧
人的一生
耶胡达·阿米亥(犹太诗人)
人的一生没有足够的时间
去完成每一件事情。
没有足够的空间
去容纳每一个欲望。《传道书》的说法是错误的。
人不得不在恨的同时也在爱,
用同一双眼睛欢笑并且哭泣
用同一双手抛掷石块
并且堆聚石块,
在战争中制造爱并且在爱中制造战争。
憎恨并且宽恕,追忆并且遗忘
规整并且搅混,吞食并且消化——
那历史用漫长年代
造就的一切。
人的一生没有足够的时间。
当他失去了他就去寻找
当他找到了他就遗忘
当他遗忘了他就去爱
当他爱了他就开始遗忘。
他的灵魂是博学的
并且非常专业,
但他的身体始终是业余的,
不断在尝试和摸索。
他不曾学会,总是陷入迷惑,
沉醉与迷失在悲喜里。
人将在秋日死去,犹如一颗无花果,
萎缩,甘甜,充满自身。
树叶在地面干枯,
光秃秃的枝干直指某个地方
只有在那里,万物才各有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