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九):子罕篇
关键义:所长、礼仪简化标准、原则与本质、天命、育人标准、积极入世
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手记:
子罕不是人名,罕,很少。子为孔子。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却更多谈及命运和仁德。
司马迁《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手记:
御,驾马车。射,射箭。
人们说孔子博学,却可惜没有擅长的职业。可是,难道博学不能作为擅长么?难道,御与射才能称为所长?是人们的标准就有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没有为自己辩驳,而是“主动”加入标准选择,可见孔子的谦逊与幽默。
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手记:
孔子赞同,因节俭,免去以麻织冕,而以纯织冕。但是,孔子不赞同省却拜下的礼仪。孔子是赞同与推崇礼仪的简化,但并不意味着一味不分原则的简化。孔子觉得,省却拜下(在堂下开始叩拜),是心傲慢的表现,不可省。做事需要有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一刀切,急于求成,反而会误入偏离方向。暂不论礼仪问题,仅此论点看出孔子的开明与原则。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手记:
意,主管臆测;必,绝对;固,固执;我,自以为是。这是孔子杜绝的四种习惯。
人类有思想是好处,也是弊端,容易陷于自身的精神世界。殊不知,物质决定意识、人也不可能断绝与外界联系。多关注事实、多了解现实、多与外界交互沟通,不可本末倒置。
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手记:
畏,拘禁。孔子被匡地人拘禁。如果上天想丧失斯文(文明礼乐),那我也就不会掌握;但是,上天如果不想丧失斯文(文明礼乐),那匡人又会奈我何?
孔子认为,传播文明礼乐,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所以会因天命,获得安全,除非上天也不想保全文明礼乐了。非不畏生死,而是把生命看成更高层次的定义。
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手记:
太宰问话,有潜台词:孔子不是圣人吗?为何还要学习这么多的技艺?在当时环境下,达官贵族,是不屑于学习技艺的。侧面也看出,孔子出身卑微,是一步步自身努力获得社会地位的。
底层的人,努力不断学习,多一份技艺,只为温饱有靠。而上层阶级,依靠自身资源与条件,早就无需关注温饱了。
7.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手记:
不试,被朝廷重用,入朝为官。
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手记:
知乎,知识。叩其两端,指的是问题的正反极限。
孔子对农夫的问题虽然不知道,但是却通过反问穷尽,帮助农夫思考,以解决问题。这便是圣人吧。能人不一定是知识面广,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
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手记:
凤鸟至,象征天下太平;黄河出图,象征圣人济济。
个人觉得,孔子并不是抱怨黄河不出图,自己圣人的身份不被肯定。而是,叹息凤鸟未至,天下未有圣明君主。圣人其实任何时代都有,只是没有圣明的君主罢了,是时代造就英雄与圣人。凤鸟何时至,以河出图。
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手记:
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盲人,无论对方年纪,遇到,坐着的时候得站起来,见到了,得快走让路。这是礼仪的表现。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手记: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应该是育人的标准吧。育人,学识与做人同样重要。老师是学生最好与最直接的表率。
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手记:
孔子至死也不愿逾越礼仪。子路虽然是对老师的尊敬,想以高规格治丧孔子,但是孔子觉得,自己并不是士大夫,本就“一介草民”,这样操办是糟践周礼,故对子路斥责。
办事,也要尊重当事人,顺从当事人真实想法,不然吃力不讨好。
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手记:
好东西,是藏起来,还是出售?孔子觉得,如果遇到能赏识美玉的商人,应该出售。盛世之下,应积极入世。
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手记:
九夷,边远地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地区的变化,人是主体,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贫穷。所以,要发展,得先改变人主体。发展教育也正是如此。
15.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手记:
社会本该简单,出事公卿,入事父兄,做好自己的分工,履行好自己不同的角色;但是,却被各个扰乱其中的秩序的人,打乱。孔子说的是自己,更应该是对“礼乐崩坏”的不满吧。这是一种人生自律。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手记:
一叹,时间飞逝;再叹,应学习时间这样的精神,不舍昼夜努力向前,不忘初心。
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手记:
追求品德的时候,咋没见你像追求美人那样积极?
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手记:
堆土成山,填土平地,像这样的过程,主体都在自己本身,你不管是继续坚持完成,还是半途而废,成功的是自己的,失败的也是自己承担,你“止”或“进”想给谁看?矫情着什么?
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手记:
这应该是说颜回的领悟能力吧,孔子教导的,颜回能立刻领会并积极及时与坚持执行。
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手记:
孔子可惜的是颜渊这样的好学生去世了。因为他至死都没有停止追求至仁至善的脚步。
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手记:
出苗、开花、结果。这是因果循环的过程,每一步都值得被关注,可是出了苗,却不开花;开了花,却不结果,那么人们还会肯定其出苗、开花的努力么?晚节不保、功亏一篑,说的就是如此吧。圣人之道便是苗正、秀茂、丰果。
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手记:
后生可畏,在于年轻,还有无限的机会与改变。
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手记:
孔子:好说、歹说,就是不听,我也是够了!
劝人改戒,说话的人要注意方式,听的人也要不能停于表面,要深入领会。
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手记:
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里的“不如己者”,指的是没有忠信者。
26.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手记:
慎终:指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追远:指祭祀祖先要致其敬。
27.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2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手记:
境遇才是检验与认识一个人的最好方式。
3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手记:
真正强者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有真正的内在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