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简友广场随笔散文

悲喜,自渡

2021-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时间_断点

“悲喜自渡”,原是一本书的名字(季羡林的散文集)。关于它,网上还配有一番释义——自己悲伤欢乐的缘由只有自己能懂,别人虽然能看出自己表面的伤心或是快乐,但是无法真正地从内心感受到那个令自己痛彻心扉或欢乐无比的地方。看过这番释义,我把“悲喜自渡”拆分成了“悲喜,自渡”。我想的是,如若没有“悲喜”又何来“自渡”?!

原以为,这已是一组被我遗忘的词。但近日看过的一个视频却又将它成功地唤醒于我。

一位妇人在办理丈夫的死亡证明,含泪看着屏幕里的照片久久不愿离开。最终抬手拭泪的刹那,把我这个贵为“钢铁直男“的贵族感动到想要落泪。在我看到她抬手拭泪的刹那,我的整个身体犹如被电击一般,为之一振。脑海也随即一片空白。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找出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那一刻的触动,直到我看过了很多人的留言评论后,才缓慢地想起一组词来——悲喜,自渡。

关于它,其实我早有践行,只是未能彻底地解悟。曾几何时,我只觉得它是一种命运的不公,人生的错配,时间的不对等。从未觉得它应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我原本是一个很不擅长交际的人,但为了超越自我的局限,我选择了破茧成蝶式的改变。用白话说,就是一种不可逆的自毁。在我真正掌舵人生之初,我做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破立”。至于为何会有这种很冒险的想法,一是深受当时励志与鸡汤文学的“鼓舞”,二是因为我确实不想就此安于现状,唯命是从,听天由命的活着。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是一个不甘于平凡,却又喜好平凡的人。”我只是不甘于人世间赋予我的平凡,但我喜好自我创造的平凡。

在“破”、“立”之间,我最先感受到的是“破”的痛快,之后才是“立”的痛苦。痛快的是我终于可以做我自己,痛苦的是我竟不知道该如何做好我自己。走出了校门,结束了学业,放弃了所学,迷茫了人生,痛苦了生活;这,便是我“悲喜,自渡”最初时的由来。面对无人能解的窘境,面对突如其来的迷茫,面对同龄人家业有成的对比,面对漆黑无光的未来,面对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面对日渐增多的落发……一时间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退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只能凝聚双眸凝望着暗黑的夜,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黎明。

直到现在,仍有人问我,你学的是XXX呀,为什么要转行?做你学的那一行可是很赚钱的......虽说这一改变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但它带给所有人的震撼和不解,仍旧不减当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我的那一改变无疑是“自毁前程”,但如果你认准它是没有任何前程可言的呢?由此可以窥见,在这所有人都共同拥有过的十年里,我是如何“悲喜,自渡”的。

如果你执意要问我,到底什么才是“悲喜,自渡”?那我可能会问,你有没有过抑郁的倾向?如果没有,那你又是如何理解和看待“抑郁”的?”

记得,在某一年的年会上,老板在饭桌上谈到了一个话题——抑郁。就在我们都洗耳恭听之时,他突然挑中了我说,“你是这群人中最容易抑郁的人。”一时间我像是被推到了聚光灯下,被目光齐聚,我被吓得六神无主。虽然片刻间我恢复了神态,极力辩解,但仍旧难敌老板那十二分的自信笃定。我想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他说对了没有?他说对了。因为,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最爱读的书竟然是治愈类小说,但我却没有任何的感知。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这也是我后来翻阅书架时才发觉的。读治愈类小说还有一个好处,它会让你懂得留念,让你心存不舍,让你对未来时间充满希望和爱……

说过了抑郁和书,接着我们还是继续说“悲喜,自渡”吧。在我看来,它们三者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否则也就不会同时发生在我的身上。

在我看来,“悲喜,自渡”,它需要的未必是真的悲和喜,而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品格或是作为,否则我们都很难做到真正的“自我”。记得,曾在一本书中读到过一个关于“我”的概念,里面说,“我”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其中“自我”是最常见且任务最繁重的部分,它不仅要调剂好“本我”与“超我”的对立关系,而且还要限制自己要低于“超我”的存在。而那妇人最后抬手抹泪的一瞬,我似乎看到了她“本我”的越级释放,接着又是“自我”与“超我”的快速介入,最终又回归到“本我”的平衡控制。而这一系列“我”的行为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悲喜,自渡”的过程;正如它的解释,“悲伤欢乐的缘由只有自己能懂,别人虽然能看出自己表面的伤心或是快乐,但无法真正地从内心感受到那个令自己痛彻心扉或欢乐无比的地方。”

关于“悲喜,自渡”,我不想叙言太多,因为它会让我变得更加成熟与悲观、理智。而我想要的恰是一个无忧少年,因为那样我才可以逃避一切我想逃避的,甚至整个世界。当我把这句心里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世界时,它说,“等你再次归来之时,我定许你再少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拉勾,击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