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阅览室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爷爷和对联的故事

2024-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葒菓

    爷爷生前,家里从未买过对联,因为爷爷有“柳体”书法的童子功,年年都是提前买好红纸亲自书写。

    腊月二十八,是每年写对联的日子。爷爷备好了笔墨纸砚,就郑重其事地开始写了。对联上的词汇,大多和“福”、“寿”、“禄”、“财”有关。

上联:吉祥满堂添百福

下联:鸿运当头纳千祥

横批:祥临福到

    也有一些对联是对应时代发展的,歌颂新风尚。还有一些是爷爷自创的,毕竟爷爷是读过私塾的,基本功扎实,成年后也在报纸上发表过“豆腐块文章”。应付个“对对子”还是得心应手的。

    草稿是提前打好的,按照对联的形式“竖版”排列,横批居中。研好了墨,执笔书写时,家里不管多少人,心照不宣地全程“静音模式”,这是爷爷多年来养成的规矩。给了对联庄重的仪式感。

    所有对联写成了,爷爷首先开了腔,其他人也松了一口气,开始低声交流起来。

    以前在老家时候,欠别人账的年景,没有钱还,大年三十的下午才敢贴对联,就怕债主上门讨债,把对联撕了。唉,人家上门,掏不出钱,还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咱还不敢回嘴,这脸啊,没有地方搁了,都是我妈妈出面低三下四地求人家宽限……

      这个故事,爷爷每年写对联时都会讲一遍,有的人——比如我,至少听过十几遍了,可爷爷还是每年都讲,还是从头讲起,每个细节都是一样一样的,儿子们心领神会地应合着,不打断,耐心地听着。

      年幼的我并不能理解爷爷唠叨似的老生常谈,也不理解伯伯叔叔们礼貌的应和,在我看来,爷爷可能是老糊涂了。

      又是一年腊月二十八,回想起这件事,突然对爷爷的行为有了理解。第一,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没能赚够钱养家,让家庭蒙羞,让母亲为难。第二,爷爷让后辈们牢记家族的苦难,不让悲剧重演。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聆听膝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关于他们的谆谆教诲总是在特定的日子里涌上心头,这是长辈们留下的家传,代代相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