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故事读书

老师提醒3次,自己修改5次,文章最终流产,原因是……

2021-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只独秀_5857

大家好,欢迎大家打开阅读。

前两天写了一篇稿子《道德经的三点启示,这三种人需要注意了》没投稿成,自己把它用在了昨天的简书上面了。

原因,听我详细说来:

上个月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写作培训班,3月6号开始,到4月5号结束的。

期间我认真学习,认真写作业,认真写稿子,并于3月26日在一个公众号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离报名学习时间,只用了20天,相对来说,效率还是满高的,可是后来,我自鸣得意,急功近利了,以至于后面第二篇文章,经历各种困难,一直难产,最后还流产了,经过深入复盘反思,以后还是要牢记以下几点教训:

好的文章一定是精心设计出来的

写第一篇稿子的时候,我都是按照老师教学的步骤,先选题,再写粗纲,再写细纲,再写正文,每个环节步骤,都是认真对待,用心去写,而且都是经过老师审阅通过之后,才接着下一个步骤的。

但第二篇的时候,出于两个原因,自己没有认真细致去写,有些追赶,有些匆忙,或说有些没准备好就下手了。一个是,自以为会写了,另一个是,培训时间快到期了,赶在结束之前再出一篇稿件。

以至于文章,无论从选题,还是素材收集,还是论证部分,都不够充分,圆满,经不起考验。

所以说,走的快,不一定走的远

好的文章一定是慢慢打磨出来的

因为准备不充分,所以文章写起来也很艰难,导致文章一次次发给老师看,却又一次次被打回修改,好在老师也比较有耐性,每次都指出问题所在,哪里需要再修改。

我记得前前后后总共修改了五次,当我对老师说,真的好难再改下去了。

老师会说,好文章都是慢慢改出来的。

不得已,强忍着痛苦,打开电脑。

其实,真的如老师说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每次修改完,总感觉比修改前进步了许多,逻辑结构更顺畅了,语句表达更精炼了,越看越像那么回事了。

每次老师指出问题的地方,经过修改,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虽然又死了很多脑细胞,但心里还是还是又高兴,又有成就感的。

也应对了那句话:慢工出细活

好的文章一定是自己原创出来的

既然前面讲了,文章经过5次修改,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认同,为什么最后还是流产了呢?

答案是:我的原创度不够。

这也是很重要,也是很危险的,一定不可侥幸大意。

原创度检测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机器软件检测,相信这个大家都懂,另一个是人工,就是编辑老师会从你的文章里挑选一些素材,去网络上同类素材对此,如果雷同,就不行。

我的二篇文章,最终软件检测的结果为百分之六十八点八,符合原创要求,可以投稿。

但是文章里运用的素材却被另一个老师否定了。

虽然我引用的素材,经过了自己的深加工,但也只是替换了同义词,兑换了语句顺序,或者压缩了故事情节,但是思路,逻辑还是和别人用过的雷同。

说的难听点就是存在洗稿的嫌疑。

最后老师还是建议我不要投稿,因为现在的编辑老师们,之间都互相熟悉,一旦被编辑认定洗稿,并且互相通报,那以后写稿生涯就差不多终结了。

为了长远发展,我还是放弃投稿了。

未来写作还很长,不急于这一篇的,也算给自己一个提醒,也给其他友友提醒下。

写文章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这个照搬指的是思路,视角,逻辑。

所以建议,大概看完别人的素材,就放一边,用自己的语言,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去写,不要套进别人的路子里出不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