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想法简友广场

你看到的、感受到的,也许都不是真实的。

2022-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胡不胡说

金刚经中有句非常著名的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以前常听师父开示:每个人其实本自俱足。

最初接触佛法,我只能理解教义中的行为规范。要这样、不可以那样,这样增福报、那样造恶。这是在消业障、那是在损福报。

无法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只能尽可能说服自己的心做对的事情。一遇到犯错,便升起很强烈的自我攻击和排斥。


后来,又广读各类书籍,读到夏威夷的零极限清理疗法,认识到我们眼前说见到、感受过的一切,都源自我们的个体、家族,乃至人类共同的潜意识所存在的无限的记忆。开始认识到,我们需要为眼前所见一切负起责任。虽有了这种认识,但依然只执着于解决目前困境的方法论,用简单的“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来忏悔、谅解、感恩、放下。


再后来,接触“吸引力法则”,由于执着于内心所想得到的东西,非常寄希望于靠一种便捷的方式,获得某种结果。也的确小试牛刀的试验过几次,比如经常在抽奖大会上获得一等奖,现金红包、电视、机票、手机,每年都是抽奖之星。但也仅限于此,再更大的愿望,就无力了。


然后,我开始接触心理学,真正的开始一点点从自己的“小我”意识探究,学到了:我们过去的体验形成了我们此生一些固定的思维方式和信念。开始理解自己目前的问题,源于童年的经历,找到了“原生家庭”做表面上的背锅侠,所以又有一段时间、陷入深深的怨恨中,激化了各种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

此后经过了大量的阅读和自我探索,意识到自己可以重塑自己的受害者信念,给予自己绝对的正能量、肯定和认同。便开始了由自己的“头脑”妈妈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不断给予自己安全感和积极的认同。这的确帮助我走过了一次严重的抑郁期。

从抑郁中走出来的我,开始自大,目中无人,觉得自己凭借一己之力的阅读和学习,有了这么强大的能力可以疗愈自己这么大的伤痛,便开始放纵自己、觉得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在此期间,成功完成了事业的转型,更让我开始拼命的消耗自己,以求得到很多的正面、积极的认同。可一旦每天结束一天的工作,就感受到失落和空虚。这时候,我最长做的,便是照镜子给自己加油打气,驱赶、隔离内心所有消极的情绪,觉得只要一直保持正能量出现,便可以一直成功。


终于,好景不长,10个月的时间,我就开始出现了严重的躯体化症状,并在一年内加速恶化。这时,自大的我并不承认自己抑郁,拒绝所有医生请我看心理门诊的建议。直到有一天,我双腿疼到每天下床就酸胀,全身疼痛,开始失眠,开始每天流眼泪,开始躲人封闭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

我终于承认了自己又得了抑郁症,但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了,内心着急,觉得没有人依靠,我需要快速走出来,可我了解过的抑郁症有些会长达很多很多年,我开始害怕、迷茫,想尽快摆脱抑郁,又恐惧前路茫茫没有任何迹象。


可能因为生命和宇宙的慈悲,在我重度抑郁后的2个月,我慢慢开始深入的去行动,读书、做心理咨询,服药,与自己沟通对话。因为有着强烈的想好起来的念头。

当然,也可能因为自己有佛缘,在一天晚上,我听到金刚经的时候,内心突然安静了下来,心中一直重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一天我突然开始大胆的猜测,所谓空性,是不是连接着我们的如来藏、潜意识,是不是甚至有可能,全人类的潜意识都是共通的,所以才会有过去大师所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也许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只是天马行空的不着调的联系。

我自己来稍微大胆解释一下这句经言:“我们眼前所显的相,都不是实相,都是虚妄的,如果能透过一切相,看透它的本质都并不是真实的,都只是我们内心的执着和妄念变化,那么就能见到真正的如来了。”

张德芬老师一直在做帮助有缘人身心灵成长的工作,她也经常警示:“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各类家庭教育导师,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亦或,伴侣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大概也都是此法在各个探索唯独中的显现。


进而猜测,我们人类也许潜意识都是相通的,我们从小来到这个世界,因着家庭教育背景、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体验不同,我们通常只能活出一部分自己,因为我们在成长中一直要做选择,选择这个,就要放弃那个,而我们另外一半的自己,在哪儿?在外面,在我们每个眼前见过的人事物身上。在我们的伴侣身上,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这些本自俱足,却未被我们接受认可存在的另一面,需要在外界显现,并送到我们身边,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思考至此,晚安,亲爱的世界,明天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