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推首计划之历史镜像简书历史专题精选读史

河南这座城市的搬家频率,在全国都绝无仅有

2017-11-12  本文已影响4382人  视评说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从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洛阳共先后经历了二十二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于此,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古都。

洛阳城门夜景

但凡在历史上被称为古都的地方,肯定都有说不完的历史。洛阳更不例外,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比如说,洛阳搬家这件事,就是无数故事中的一小段。


猜猜洛阳搬了几次家?

根据考古发掘,在今天的洛河沿岸,东西不足50公里的范围内,一共分布着二里头夏都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

也就是说,在洛阳1500多年的建都史里,洛阳来来回回一共搬了四次家,平均每过个三四百年就要拖家带口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洛阳五大都城遗址

这样的搬家频率,在我国整个古都史上,都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吧。


第一个家:夏都斟鄩

根据考古发掘确定,夏都斟鄩(zhēn xún)位于洛阳盆地的东部,今洛阳市偃师境内伊、洛二水汇流处上游的二里头村一带,西距汉魏洛阳故城约5公里,东距偃师商城6公里。

二里头遗址背靠邙山,面临伊洛(隋唐洛河改道,今在遗址北部),东南接中岳嵩山,西南接伊阙龙门,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为狭长形盆地,附近有伊、洛、湹河,沟渠纵横,适于农业耕作。

遗址北接黄河,南面汝颖,东行出黑石关、虎牢关,直达郑州,连接华北大平原;西行出函谷关和潼关,连结八百里秦川,成为东西交通的咽喉要地。遗址所处的伊洛平原,土地肥沃,山河控戴,制约四方,形势极为险要,这不仅适宜人类休养生息,而且是历代帝王理想的建都宝地。

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王朝共有三位帝王定都斟鄩,分别是夏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太康之弟仲康以及夏朝最后一位帝王夏桀。此外,取代仲康王位的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也是在斟鄩定都。

夏朝末代帝王夏桀即位后,由于其穷奢极欲,暴虐嗜杀,使得民心向背,到夏桀五十二年时(公元前1767年),统治时间近500年的夏王朝终被商汤所灭。

至此,斟鄩作为夏朝国都,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寿终正寝。


第二个家:商都西亳

夏朝被灭后,商汤即天子位,定都西亳(bó)。

商都西亳,位于洛阳市偃师城西、洛河北岸的尸乡沟一带。城址东与偃师县城关镇毗邻,西距汉魏洛阳城约10公里,西南6公里便是二里头遗址(即夏都斟鄩)。

商汤之后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诸王均以此为都,前后共计200余年。

到了商朝第十位君主仲丁时,将商都由西亳迁往嚣都(今河南郑州),西亳这个洛阳的第二个家彻底宣告废弃。


第三个家:东周王城

东周王城原本是西周时期的东都洛邑,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区王城公园一带。

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申侯联合犬戎攻破宗周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平王元年(前770年),平王由郑武公、晋文侯、卫武公、秦襄公夹辅,东徙东都洛邑。平王东迁,标志着东周的开始。

在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以镐京、洛邑共同为都的两都制,而到了东周时期,则变成了以洛邑为唯一都城的一都制度。洛邑虽是一都,实际上却有两座城,一为王城,一为成周城,史料将其称为“一都二城”。

东周从周平王开始,国都位于洛邑王城,历经桓王、庄王、厘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赧王14帝,共310年。成周城作为东周都城有二百零五年,历经周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11帝王。洛阳作为东周都城有515年,历经25帝。


第四个家: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洛阳故城是在周朝成周城的基础上修建的,位于今洛阳市区城东15公里偃师、孟津相邻处,伊洛平原中心地区,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

西周初年营建东都洛邑时,在此筑城,称为成周城,后毁于东周敬王时期的王子朝之乱。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周天子请诸侯为周重筑此城,到次年夏筑成。因该城在汉魏两代最为繁盛,故史称汉魏洛阳故城。

因此城在洛水之北,故战国时称洛阳,秦为三川郡,西汉刘邦初都于此,后迁关中。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在此定都,改洛阳为雒阳。其后,曹魏定都时复改为洛阳,西晋亦以此为都,北魏孝文帝十八年(494年)自平城迁都于此。

汉魏洛阳故城,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作为国都,都城史长达540年以上,先后有40余位帝王在此安家。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在今洛阳市区处建东京城,此城遂沦为废墟。


第五个家:隋唐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区及近郊,在汉魏洛阳城址以西约10公里处,南对伊阙,北依邙山,东逾瀍河,西临涧水,洛水贯穿其间。

隋炀帝初继位,便决定迁都洛阳,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令宇文恺、封德彝等营建东京(洛阳),与长安并重。每月用工200万人,发江南奇材异石至洛阳,迁全国大商贾数万家充实洛阳。

次年,东京修建完工,分外郭城、宫城、皇堀、东城、含嘉仓城、园壁城和耀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

隋唐洛阳城建成后,作为隋都15年、唐都40余年,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历时500多年,曾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都城之一。

隋末,此城曾毁于战乱,唐代时修复。唐显庆五年(660),高宗病重,政权归于武则天,以洛阳为神都。天授元年(690),武则天废唐为周,立号为圣神皇帝,定都洛阳。

唐末时,战乱不休,盛极一时的隋唐洛阳城几被战火所毁,五代、北宋时期虽都有修复,却空有其表,早已不复昔日的荣光。

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洛阳作为西京的历史也宣告结束,千年帝都的“大幕”渐渐落下。


今天的洛阳老城

洛阳老城,是金代在隋唐城遗址上兴建的,基本保留了公元1217年金在洛阳设"金昌府"时的建筑格局,"老城"之名由此而来。历经元、明、清及民国至今,经过800多年的风吹雨打,城池格局、街巷框架基本未变,是洛阳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城池。

洛阳老街道

走在洛阳老城的西大街上,石板街道,青瓦民居,传统老店,民间作坊,特色浓郁的地方小吃,琳琅满目的传统工艺品,可谓抬眼可见,应有尽有,甚至街头小贩的叫卖吆喝,都透着一股浓浓的“老城味儿”。置身其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洛阳古都的历史文化,领略到中原地区的民俗风情。

愿今日之洛阳越来越好,老城味儿越来越浓。

(全文终)


这里是偶豫,这里有河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