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言“职”语《人生感悟ABC》哲思

用户目标:让你的创新不再是“乱枪打鸟”!

2019-04-30  本文已影响2人  静观自得斋

近期,在笔者所在的集团内很火的一个词就是“创新”,但“创新”从哪里着手呢?“创新”仅仅围绕我们的“大数据”开展是不是就足够了?或者像个别管理人员所说的:创新就是乱枪打鸟、碰运气呢?

1。一杯奶昔的故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任务》描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做快餐连锁企业的管理者想要增加奶昔的销量,于是走访典型的奶昔消费者:我们要怎样改进,才能让大家多买一些奶昔呢?降价?调稠一些?增加巧克力味道?

并根据顾客的意见作了多项尝试,但几个月之后,业绩毫无变化,奶昔销量依旧不佳。

后来,克里斯坦森提出:顾客来买奶昔应该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特定的“任务”。于是营销人员采用这个观点对进店顾客进行了观察:什么时候回来买奶昔?穿什么衣服?独自来买?会顺便买其他东西吗?是在店里食用,还是带走?


用户目标:让你的创新不再是“乱枪打鸟”!

早上买奶昔的背后:

结果发现:竟然不少顾客在早上9点以前独自来买奶昔,且几乎只买奶昔,买完之后直接开车走了。于是,问顾客:请问你为什么来这里买奶昔,买奶昔的目的是什么?

顾客开始答不上来,后来,营销人员又问:如果不买奶昔,你会买什么。最重点答案出乎意料,竟然是:顾客开车上班的路途遥远,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另外他们并不饿,但又担心一两个小时候没准会饿了。他们也曾经带香蕉、甜甜圈、面包等,但是香蕉吃的快、消化的快,甜甜圈会掉碎屑,面包又太干,如果涂抹奶油的话需要两只手操作。而奶昔呢?一位开车上班族说:这家店奶昔很浓,我用吸管可以吸20分钟,只有里面有什么我并不在乎,我只知道喝一杯可以支撑整个早上,而且单手拿着刚刚好!

原来这就是早上很多人买奶昔的原因。


用户目标:让你的创新不再是“乱枪打鸟”!

其他时段的奶昔!

其实,店里下午和晚上也卖出很多奶昔,他们和开车上下班没有关系啊。只能说同一个顾客在不同的场景下又有什么购买奶昔的理由呢?

这就和我们每个人的做法类似了,作为家长我们会有很多次对孩子说“不”。比如:不能买新玩具、不能买小宠物等等,但为了培养亲子关系,又要想法设法对孩子的要求说“好”。

一天下午,克里斯坦森带儿子去在快餐店排队点餐,儿子说:爸爸,我可以点一杯奶昔吗?克里斯坦森感觉对孩子说“好”的机会来了,赶紧说:当然好啊,你可以点一杯奶昔!

这时,克里斯坦森突然发现:这个为了培养亲子关系而说“好”的需求,竟然促成了购买奶昔的行动。

同一杯奶昔,满足不同的需求

同样是一杯奶昔,而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了不同的购买理由。那,为了提高奶昔的销量所采取的措施肯定也就不同了:

早晨,顾客买奶昔是为了打发上班路上无聊的时间,店家就可以在奶昔里加一些果粒、巧克力碎块,这样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还可以给顾客带来小小的惊喜。也可以将奶昔机放到店门口,增加自助扫描购买的途径,方便顾客购买。

而下午呢,针对“一个好爸爸”店家可以提供一些小杯的奶昔,这样就不会因为孩子吃奶昔太多而影响了正餐的进食、减少了“好爸爸”的负罪感。

2。界定用户目标

用户目标:让你的创新不再是“乱枪打鸟”!

克里斯坦森提出了“用户目标理论”,顾客在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时,是为了满足他的一定的任务,也就是说顾客为了完成某些任务进而用了这些产品或服务,而这个任务就是“用户目标”

用户目标有这样几个特点:

①在特定的情形下;通过奶昔的案例我们就可以发现不同的情形下,顾客要完成的任务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识别顾客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当下的情形;

②用户目标不只在于产品或服务自身的功能,社会和情感层面的用户目标也很重要,有时,社会和情感层面的用户目标可能比功能层面的用户目标更强大,顾客在选用产品或服务时,会受到社会和情感层面的影响,如果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最近一次买鞋子、买衣服的经历,我们是不是考虑鞋子、衣服的基本功能外的品牌、流行款式呢?还记得上次情人节购买鲜花的情形吗?其实你买的不是鲜花,鲜花只是你向对方表达情感的一个载体罢了!

当我们理解了:顾客在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时,是为了满足他的一定的任务,当我们找到了顾客的“用户目标”,我们的创新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很高的预测性,而不再像之前的“枪打乱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