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人物志

第十七篇·悼武王所属·柱国虎将·阳都侯·大司马丁复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1人  山中打柴人

一直以来,关于楚汉时期的汉政权官制,限于史料的有限,所以,很少有人针对这方面做过研究和论证。好吧,其实压根就没有。

而按照目前笔者的推算,从最高阶开始,自然就是汉王刘邦以下的三公,也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位。可是,接下来呢?

再按照秦制的规矩,丞相为百官之首,御史大夫为监察百官,而太尉一职几乎就是空悬而不设。由此,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权限范围,自然我们都好判断,可偏偏这个太尉,也就是汉一年时所设立的这个太尉职务,尤其是真正落实到人的汉军名义最高武官,到底会有多大的权限呢?

就目前而言,无人可以准确判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汉初的太尉官职绝对不是像后人所言的那般无权。正如下面的这处记载: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史记·高祖本纪》

这里是刘邦晚年进行最后交付遗言之时所说的话。刘邦先是夸赞周勃稳重能顾大局,所以,他便认为周勃可以担任太尉一职,从而护佑大汉。

而需要大家知道的一点是,自从刘邦成为汉王到最后死时,汉政权建立的这十二年间,也就只有过两位太尉。

一个,是汉一年就成为太尉,汉五年被封燕王的卢绾。

另外一个人就是周勃了。

而刘邦这里把护佑大汉的使命交给周勃时,用的就是太尉的身份,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太尉一职在汉初,是有相当大的权限的。但是,因为楚汉时期的特殊情况,所以,刘邦另外又设立了大将军位以统帅汉军。如此,太尉一职和大将军一职就发生了冲突。

换句话说就是,汉军中的最高统帅,究竟该是谁呢?

另外其实有一点也是我们很多人所忽视掉的,那就是,或许是偶然,亦或许是必然,汉军名义上的两位最高军事统帅,居然到最后都成为了诸侯王。

而韩信被封王,那是纯粹没办法。但是卢绾被封王,那就很诡异了。

及虏臧荼,乃下诏诸将相列侯,择群臣有功者以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卢绾,皆言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诏许之。汉五年八月,乃立虏绾为燕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燕王臧荼被刘邦灭掉以后,遂下令,择取群臣中有功者为燕王。然后,群臣知道刘邦想要让卢绾当燕王,便纷纷说,太尉长安侯卢绾功劳最多,可为燕王。而后刘邦便同意了,在汉五年八月,就分封太尉卢绾为燕王。

一直以来,笔者都仅仅是把这当做是刘邦对卢绾的特殊感情,但是,现在越想越不对。刘邦会是这么喜欢感情用事的人吗?

而从后期卢绾的记录来看,他和刘邦的关系,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好,而是一有风吹草动,拔腿就跑。同时,刘邦呢?如果他不信任卢绾的话,又为何要分封卢绾呢?而分封后,才刚刚听到别人的几句谗言,就直接派遣御史大夫这样的三公级别的人物去亲自调查,如此,能让卢绾不害怕吗?

甚至到后来,刘邦又是听到一点风声,就贸然断定卢绾就是反了,并令樊哙领军即刻进攻燕国,如此,他们的关系真的好吗?

当然,这不是笔者要说的重点,说这些只是为了强调刘邦封赐卢绾为王很有可能是别有他意。

换句话说,刘邦很有可能是做了一种交换。

正如笔者刚才说的,汉初刚刚建立,便是设立了太尉以统领群将,而后又设立大将军。虽然这里设立大将军是为了打败项羽,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既然刘邦要确立一个最高武官,那何不直接让韩信担任太尉呢?而是偏偏非要另外设立一个和太尉职权相差不大的大将军,如此,这真的就纯粹是为了击败项羽吗?

而卢绾是谁?虽然卢绾和刘邦的关系很密切,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卢绾和刘邦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丰县人。而且从后来刘邦用樊哙进攻燕王卢绾一点看来,卢绾和沛县功臣团的关系,其实也着实不咋地。

那么,以上这一点分析下来,笔者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好吧,其实就是假想:

卢绾这个太尉,从始至终,其实都不是刘邦愿意任命的。这就和当年秦始皇时期虽然有太尉官位,但是只让太尉官职空放是一个道理。军权,是任何一名君王都不可能也不会放手的权力,而秦始皇是如此,刘邦难道就不是吗?

但是,迫于卢绾背后丰县势力的影响,又或者是卢绾自身能力的影响,在汉初,刘邦让两个沛县子弟分别就任丞相和御史大夫之后,只得让丰县子弟中的代表卢绾就任太尉一职,以作平衡。

而此时韩信的出现,一方面是其能力确实优秀,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刘邦为了分太尉军权而做的一个措施。即,既然不能去除太尉,那么就再立一个可以和太尉势均力敌的大将军职务。

如此,到了汉五年项羽被杀之后,西楚灭亡,而紧随其后的,便是刘邦要收拢兵权的时候。如此,对于当时同时作为汉军最高武官的太尉和大将军,难不成刘邦还要一直留着吗?

所以,刘邦便做了两手准备:

第一手,是把韩信的齐王改封为表面上疆土更大且更有意义的楚王,从而切断韩信和齐国之间的关系。毕竟,我们的大将军他的几十万大军,在表面上,可都是齐军,而只要改封了楚王,那么韩信就没有道理再继续统帅齐军了,所以,这一步,就是去除大将军职务,并切断韩信军权来源。

第二手,是刘邦以迅雷之速灭掉最弱以及最偏远的燕王,而后就是前面笔者引用的那段,下文告之所有人,可以分封功臣为王。然后,果不其然,以沛县子弟为主导的大部分人都主动推举太尉卢绾为王。当然,这其实也是刘邦的意思,而下面的人也就是按照刘邦的意思在进行。如此,卢绾就任燕王,随即,他的大汉太尉职务,也就自然而然的没有了。

由此,刘邦便在汉五年做了最完美的布局,大将军职务,空放,暂不任用他人;太尉职务,也是空放,暂时不任用他人。故而,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汉帝国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最高武官了,而其他将军大多又是平级,那么很显然,最大的获益者就是成为皇帝的刘邦了。

当然,因为限于史料缺乏,所以笔者就只能当做这是个假设。

而接下来笔者要说的这个人,他的故事,正是基于上面的这个假设,为何?

因为根据笔者刚才的论述,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那就是在大将军韩信卸职去做楚王后,齐国的这几十万齐军,他们该怎么办呢?或者说,难道真的会因为刘邦的一句话,这些人就放弃了韩信了吗?而要是刘邦不能给个合理的解释和交代,那么如果这些人一拥而下都追随韩信去了楚国,那刘邦之前的布局不就是毫无意义了吗?

所以,这里就需要一个关键人士去镇守。

当然,很多人会说,当时曹参就在齐国,所以可以让曹参继续坐镇齐国,领导那支军队,如何?

可是,问题就在于,当时大将军所属的三十万齐军可不在齐国,而是和大将军韩信一起去了垓下。并且,曹参当时也只是齐国的相国,但因为有继续扫荡齐国的任务,所以也只能是鞭长莫及。所以,那支军队的领导者,肯定就不可能是曹参了,那么,他会是谁呢?

如此,就要说到本文的真正主角,阳都侯丁复了。

关于丁复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甚至都没有任何了解过,当然,这是笔者能理解的。毕竟,丁复这个人在史书中不仅没有自己的列传,而且在所有人物列传中都未有一个字提到过,有且只有功侯表里面的几句话而已。

但是,这不代表这个人就很普通,恰恰相反,他在汉初才是真正的关键人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丁复的故事:

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为楼烦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从这里看,丁复曾是赵国之将,不过,到底是先赵王武臣的人,还是赵将李良的人,亦或者是后来的赵王歇的人,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丁复以赵将的身份,半路加入汉军,而后一路跟随汉军灭秦入驻霸上,是为楼烦将。

何谓楼烦将?

【集解】:李奇曰:“楼烦,县名。其人善骑射,故以名射士为“楼烦”,取其美称,未必楼烦人也。”

如上所言,楼烦是取赵之楼烦县之名,先秦赵国时期,武灵王胡服骑射,遂导致赵国北境郡县中善射悍勇之卒层出不穷。而其中尤其以楼烦县之人最为勇武善射,故而后人遂多以楼烦二字作为善射之人的美称。故而,丁复这里担任的楼烦将,应该就是汉军中的一支骑射部队中的将领。当然,也有可能就是丁复带来的这批人,毕竟,丁复就是赵国人,说不准就是楼烦县人。

入汉,定三秦,别降翟王,属悼武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攻灭三秦之战,丁复所属之楼烦精锐骑兵,自然是先锋部队,故而一路狂飙突进,连败雍王章邯,而后可能是在丁复强兵威慑下,翟王董翳遂投降汉军。其实这里也和都昌侯朱轸的记录合上了,毕竟当时朱轸招降翟王的时候,就是带着一小队的骑兵。

但,关键是史书这里记载的这三个字,“属悼武王”。

按照一般理解,这里应该指的是此时的丁复应该是悼武王麾下之人,但是,问题就来了,丁复而后还跟着那么多人,为何偏偏要强调属于悼武王吕泽呢?还是说,丁复和吕泽之间由我们难以获悉的联系,总之,因为这句话,所以可以判定,丁复是吕泽的嫡系。好吧,目前关于丁复的属性就只能判定成如此。

继续看下面的记录:

杀龙且彭城,为大司马。《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从灌婴那里的记录来看,杀龙且破彭城,是灌婴所属的骑兵部队,而当时的灌婴是以车骑将军属韩信。换句话说就是,车骑将军灌婴是隶属于大将军韩信麾下。

那么,这里的丁复所领楼烦骑兵部队,杀龙且破彭城,如果说丁复是隶属于灌婴麾下,那么,这个后面的拜为大司马又是什么意思呢?

大司马是什么职务?

从汉武帝时期直接用大司马来作为全国最高武官之军衔,就能看出时人对于这个名称的尊崇。

如此,丁复这里拜为大司马,是为什么呢?

而秦制下的汉庭,自然不可能有大司马这样的职务,但西楚政权有啊。如此,再结合韩信是从西楚那边过来,于齐地称王,而齐国的惯例,最高武官也是大司马。

如此,这里就可以基本判定,丁复这里的大司马,就是大将军齐王韩信麾下的大司马。

故而,先前判定丁复是灌婴下属的看法,应该是有误,至少灭龙且一仗,其实是一场大型战役,而灌婴的确追击了龙且,可是,真正意义上在正面战场上击败龙且的,很有可能就是丁复,所以才有史书记录的丁复杀龙且。

而后彭城之战,应该不仅仅只有灌婴的部队,此时还有丁复所领的一部分军队。而大将军韩信素来重军法,明赏罚,如此,败龙且一仗,丁复定然已经是升迁上来了,而到进攻彭城的时候,至少也有丁复所领的军队,再然后彭城一战,丁复再立奇功,遂被齐王韩信拜为齐国大司马。

由此,才有了下面的记录:

破羽军叶,拜为将军,忠臣,侯,七千八百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垓下之战,大将军韩信与左军统帅孔聚及右军统帅陈贺一同大破项羽,而丁复应该就是在总控外围。这里的破项羽军叶,应该是指丁复率领一部分主力于叶县附近歼灭了一支楚军部队。

由此,项羽死。

而后,就是笔者在前文分析的那些,项羽死,韩信受封楚王,其与齐国的关系发生剥离,而此时,就任齐国大司马的丁复,遂以齐国名义最高军事统帅接管了大将军韩信的主力部队。

那么之后呢?

很显然,大汉朝一百四十三位功侯,偏偏在丁复这里强调说是“忠臣”,很多事情自然是明摆着的。

丁复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悼武王吕泽的心腹,但是因为他的军功,所以遂被大将军韩信一直升迁,直到成为齐国大司马。只是原本韩信若一直是齐王,那丁复这个大司马就只能是个样子货,可是,谁能想到刘邦能用那招,所以,自然是韩信去了楚国,而丁复则以齐国大司马的身份名正言顺的接管了齐军主力。

最后,在悼武王吕泽的安排下,丁复遂顺利将那支百战雄师完全肢解,并安全的交到了刘邦手中,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汉军。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说丁复是忠臣的缘故了,的确,单就这份功绩,丁复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当然,丁复自然也不是纯粹为了吕泽,刘邦肯定也为丁复做下了许诺。

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记录:

六年正月戊申,敬侯丁复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六年正月戊申日,丁复受封阳都侯,食邑七千八百户。

由此,丁复遂成为了汉初一百四十多位功侯中,封赏数量排名第五的人。

而在丁复之前的,则就只有曹参、张良、周勃和萧何四人。所以说,丁复的主动放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换来了无尽的荣华富贵。

另外要说的一点就是,既然连韩信最后都被处理了,那么丁复又怎么可能还会被刘邦留着呢?所以,当时应该也是悼武王吕泽出面做了保证,才让丁复得以保住了安全。如此,这就又和史书中“属悼武王”的记录吻合了。

而丁复这一下放权后,自然也就和其他韩信的部将一样,成为了富家翁,从此马放南山。

只不过,最后还是因为吕家的问题,所以,在吕家覆灭之后,很多有关丁复的记录,也就都没了。

六年,頟侯甯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少帝六年,丁复逝去,汉庭遂为其谥号,敬候。

以上,就是阳都侯丁复的一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