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花生爆炒,放点盐,特别好下酒,吃了一个会想继续吃第二个。
春天种花生,需要精心地挑选花生仁,大粒的,饱满的,种出来也漂亮。我们围在一起从袋子里拿出花生,双手一按花生壳,用力一按,花生就从壳里小心翼翼的探出头来了。
好的花生仁就用碗装起来,当成下季的种子,普通品相的花生则是留给自己吃或喂家禽。
一边掰一边吃,其实留着的也没剩多少,不过差不多整够一块地的量了,就会在装花生的碗里滴上一些机油,这样能够防止种入地里时被虫子或老鼠吃掉了。
在地上整整齐齐的铲好多列堆后,固定一列的一排过去是三四个坑,一个坑里放入一粒花生,一把泥土一些水,便能生长了。
当然也需要定期喷晒农药,浇化肥,夏天时才能有满满的丰收。除草是必要的,常常草长的比花生还茂盛,抢了那些花生的营养,所以常常需要下地去清理小草苗,尽量的让他们“扼杀”在摇篮当中。
我们常种花生时,旁边种木薯,很多化肥的营养其实也是给木薯的,花生稍稍“沾了些光”,木薯是先种的,直接用茎插入地里就能长,但花生会比木薯早熟,夏季太阳大,拔花生时,木薯已有两米高,在躲在木薯叶下,也不是特别热乎。
拔花生的难度程度看土质,有些土质松软或下过雨后,拔起来就轻松一些,但如果比较干旱,就相对费劲,而且花生还常常在茎上下来,得另外用手或自制的小竹片挖出来。
有时候花生苗也长得大株,一把往四十五度角一提溜,整棵苗子就起来了,结出的花生数量也多。
拔完后整齐的堆在一起,有时会晒个几天,再用簸箕给挑回去,这样子花生在摘的时候比较容易脱落。不过不管怎么样,手上都是会长出茧子。
在拔花生之前一般会先将泥埕先清理后,开出几条可见的道路,顺着方向去收割,所以也会常常看到各种小动物到处乱蹿,属最多的便是小蚯蚓,还有一些铁线蛇。
我不太分得清这两种微妙的生物,远远的看见了,颜色、形状都长的差不太多,只有靠近了才知道那小蛇是有多么的灵活,即使“一刀两断”了,也能在地上挣扎好一会儿,剩下半截身子继续钻地里去,可不得不佩服这顽强的生命力了。
当然,草蛇一般也是很常见的,无毒,只是藏身之处被掀开时,常常傻傻的没了方向又走的缓慢,呆呆的向前懦动。
夏天天气热,就喜欢在草丛里乘凉,因为旱地是有点呈梯状的,所以会有泥墙,一层一层往下,偶尔可以看到泥墙上面有很多洞洞,这些洞洞不一定是田鼠的大洞,也有可能是蛇蛇们的大洞呢。
小时候看多了各种蛇片大战,对蛇总是没由来的恐惧,看到他们懦动的样子,恨不得跳的比木薯杆还要高。
刚摘的花生直接入大锅煮,也是很好吃的,加点盐,便是美味的零食了,吃了一个接着一个。越老的花生煮着口味更不佳。
我不太喜欢生吃,没有味道,但是有些人就是很喜欢生吃,认为生的花生比较不上火。
花生晒干后,装入大大的蛇皮袋里,运到加工仓那边榨成油,几百斤的花生也能榨出好几罐油来,真真纯天然。
一般自己种的花生,榨的油都是自家吃的,吃的健康,又放心。
花生渣渣也有一定的用处,特别香,也能当零食吃,不过很容易上火,花生苗杆晒干了可以当柴火烧,一点就着,真是浑身都是宝。
我们花生都是比较普通的,外公家种的花生是红花生,种类比较优良,为什么品种不一样呢,和地质有点关系,虽然两地相隔了才十几公里,我们是红泥旱地,外公家的地很多流沙,距离不长,地貌不一。我们的牛是大水牛,灰色的那种,体型健壮,牛角长长的弯曲的,喜欢在池塘里打滚。外公家那边的牛是黄牛,短毛且中不溜的,两个小牛角是锥形的,小而尖,常在草地里孤独的吃着草。
后来红花生没怎么见到过了,地也没了,也很久没有吃上那漂亮的花生了。
我们常常玩游戏时,输了的人用花生壳打开一个小口,夹在耳朵根上或嘴唇上,现在想想还是很疼呢。
现在花生常在大排档呀、超市零食中可以看到,虽然不再种花生了,但是也是我微渺记忆里的美好事物之一了,花生虽然上火,但是吃的真的容易上头呢。
当我光着双脚踩在地上,春风袭来,把一粒粒花生放入到一个个坑里,再看着他们长大,从地里挖出,制成我们想要的东西,便仿佛看到了一株植物的使命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