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想法散文

纯干货:超实用的高考选专业指南

2019-06-10  本文已影响32人  小王人呀王徐人

原创: 王徐人  公众号:王徐人在成长 

两个月前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段话:

我一直认为个人成长与人生选择过程中有三个悖论:

16-18 岁在对学科与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自己的专业;

22-25 岁在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则毫无概念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工作方向;

25-28 岁在对自己和人际关系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被要求确定长期伴侣;

这样想来,其实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今天是6月8号,高考,结束了。

纯干货:超实用的高考选专业指南

对于广大可能连端午节的粽子都还没能吃上的考生来说,新的战役才刚刚开始——要选专业了! 

诚如上文所讲,大家是在对学科与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自己的专业,而且选择时间极其短暂,也就半个多月,这对任何一个考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很多同学都会向家人、同学、老师、亲友询问选专业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这些人对大学专业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

尤其是老师。有些同学还会在心里偷偷埋怨:怎么老师都不提供个具体的专业参考的?这就是典型的学生思维,总是觉得老师是引路人,只要顺着老师的牵引就好了,自己不需要思考。

这是错误的想法。

首先,高中老师们大多数也只学过一门专业,简单总结就是:师范。所以,除非你是想要读师范,否则你的老师们也很难给出个具体的说法;其次,高考过后,也就意味着大家都不是那个只要好好念书,其他一切事情都有别人帮你包办的中学生了,你要开始学会对你的人生负责了。而选专业,就是你自主选择、独自承担选择的结果的第一步。

那么,广大高考考生应该如何选择专业呢?

本文将从选专业的底层逻辑和三大维度出发,为大家提供一种选专业的方法。

纯干货:超实用的高考选专业指南

1.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爱好为导向选择专业的好处就是学习的时候有足够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很多人所谓的兴趣爱好其实只是一种消遣而已,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真要以此为专业去学个几年,估计不少人会马上对此失去兴趣。

所以,如果真的要以兴趣为导向选专业的话,必须有灵魂三问:

①自己对这个专业真的有强烈的兴趣吗?

②对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说这个兴趣爱好)真的足够了解吗?

③自己是否曾经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个成就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荣誉,比如有没有得过相关奖项;二是变现,自己是否曾经靠着这个兴趣爱好得到物质报酬。

如果是真的非常热爱、十分了解并且取得一定成就(越大越好)的,那报考相关专业是比较适合的;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特别喜欢”的层面上,那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毕竟……很多人的特别喜欢其实也没多喜欢……

2.资源

资源这玩意儿其实也不是人人都有的,所以我就简单写一点,不深入展开了。

资源主要可以问问父母亲戚。比如有些人家族几乎都是医生护士,那么学医对这个人来说是有一定的优势条件的。再比如有些人家里是经营家族企业的,那学管理专业,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家里的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这里就不要傻傻地觉得“要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了,等你毕业了就懂了)。再比如家里有矿的同学……算了,不说了,真酸。

当然,有些同学是很优秀的,年纪轻轻手里已经有一定的资源——但是这种人毕竟是凤毛麟角,而且通常都很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职业往往有了规划,所以此处不作讨论。

3.保险原则

保险原则可以说是我最推崇的方法了。毕竟很多同学初中高中都忙于学习,可能疏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大多数人也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也很难为同学们的就业提供支持。

如果说兴趣爱好、资源是从上限选择的话,保险原则就更偏向于下限选择。这里我也会重点讲一下保险原则。

不少人都有一个错觉:专业选好了,以后就业就很好,更容易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其实这并不准确。

大学专业的确是对个人就业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的大小因人而异,有些人甚至不受其影响。

而且,根据“天花板”来选专业也是有风险的。正如前文所讲,根据爱好选择专业,也许学着学着就不喜欢、没动力了;根据资源选专业,也许过几年资源优势就没了。

根据上限选择专业,最大的风险来源于时间差。

就像我哥,2012年高考选专业,当年他报考的学校自动化专业的分数比计算机专业的分数要高上几分,他也就把自动化填在计算机前面了。不过后来因为他自动化专业分数不到,学了计算机,当时心里还有点惋惜。但是2016年他毕业工作的时候,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比自动化专业的好,同校毕业生中,学计算机的工资要比学自动化的平均高上一两千。

类似的例子还有建筑专业等,这个大家一查便知。

所以说,行业大趋势是存在的,但并不绝对;热门专业、专业分数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大家也不要只盯着高分、热门专业看,也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保险原则,通俗点讲就是排除法。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但是——大家都知道自己讨厌什么。

没错,排除法,就是筛选掉你最排斥、最讨厌的专业。

我高中有个同学,特别讨厌数学,所以她高考选专业的时候是先排除一切需要学数学的专业,再来挑选的。所以,在大家上了大学,都在吐槽大学数学难的时候,她不止一次在心里庆幸自己选了不用学数学的专业。

与此相反的是我听过的一个江浙学生的例子。江浙地区高考改革一向都比较有槽点,而且往往有点空前绝后。某年高考,有个女学生不用考化学,但是大学又可以报考化学专业(雾)。妹子考上了一本院校的化学专业,但是因为实在缺乏化学基础,上了一年实在学不下去了,最终无奈退学。实在是令人惋惜。

所以说,如果自己真的非常不喜欢、不擅长某个学科,千万千万要慎重!

至于保险原则的基本操作流程,那就是:

①上网查询各专业所属院系(门科分类);

②查询各门科最基础的课程;

③上网找到基础课程的视频(推荐:MOOC或者哔哩哔哩)没有打广告,不过不介意MOOC和哔哩哔哩打钱给我,不用看太久,大概一科就看个一两个小时,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多看点。

纯干货:超实用的高考选专业指南

举例:你想要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学等专业,而这些专业都是属于经管系的,那么你就可以去找经管系的基础课程,即会计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然后上MOOC或者哔哩哔哩找到会计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课程的视频,看上一两集

注意,这里让大家看视频不是为了让大家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某门课程甚至是某个学科,而是为了让大家感受一下大学课程——如果觉得这些课程自己能听懂、感觉可以接受,那就还行;如果觉得这些课程自己很多都听不懂、觉得很不喜欢,那就要慎重考虑了。

毕竟这些都是最基础、是必学的课程,如果连这些都不懂、不喜欢,那未来还有更多更难的课程在等着你……

当然,保险原则也是有风险的,比如有些课程是越久了才能感受其魅力或者越学越简单的(貌似是极少数),比如排除了医学专业,你以后基本不能当医生,这就是选择的机会成本

好啦,总结一下:

1.上限选择:根据兴趣爱好、资源、热门和高分选择专业;

2.下限选择:看学科最基础课程的视频,排除难学、不喜欢的学科;

3.上限有风险,风险主要来自于时间差;下限也有风险,风险主要是机会成本。

需要额外注意的是服从调剂选项如果服从调剂,有可能被学校调剂到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则有可能被学校退档,上不了其他大学。往年因为不服从调剂被退档、不得不选择复读的同学也是有的,所以大家也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最后,祝广大考生能金榜题名,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呀~

作者:王徐人,在校大学生,一个没有什么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倒是不少的95后,爱动漫爱看书爱臭美,专注于个人成长和认知升级。

座右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