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简书电影

《驴得水》:这是生活,也是人性(姑且作为2016思考总结)

2017-01-15  本文已影响188人  泉水里睡着的鹿王
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认真说起来,这并不能算是一篇观后感,因为我说了太多自己的东西,严重跑偏,但不得不说,是《驴得水》,勾起了我想要表达的欲望,而不仅仅是留在心里,发酵雪藏。

  年前上映的《驴得水》,以“零差评”的传奇口碑在国内引发了一轮人性与生活的思考,然后又沉默落下,只留给观众难言的回味。我很少写这类的东西,但其中似乎触动了太多我近几年来的思考,所以在这部电影带来的冲动渐冷之时,权且以此文述下。

1.关于“棱角”

   记得高三那年,因为某些事和班主任闹得不是很愉快。我是个偏激的人,在那个热血但压抑的年纪,言辞激烈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于是那晚,班主任和我聊了很久,在柳树下,在晚风中。

   他说他年轻那会,性子和我一样偏激。高考失利后,吃饭时掀了饭桌,然后完全不理会家人的感受,扬长而去。后来做了教师,辛苦工作了几十年,却依旧没能评上高级职称,而比他资历年轻的老师,有的早升到主任。他说是因为他说话冲,不会曲意逢迎,察言观色。

  “现在我也已经被人情世故磨平了棱角,告诉你这些,只是想让你少走些弯路!”他如是说,语重心长。

   而我唯唯诺诺,却不置可否。我知道我站在悬崖边,但若不从崖边坠落,然后从谷底爬出,我即便知道那里是禁区,也记不住坠落后的苦痛,更别提挣脱的勇气、毅力和魄力。随着长者踩平的道路前行,无需汲汲,不用蹒跚,更不用在荆棘中开辟,但我们丢失了多少宝藏啊!我们逃避了痛苦,痛苦也抛弃了你,随着离开的,还有蜕变的机遇。到头来,我只会变成另一颗被磨平棱角的老石头,向着另一颗头角峥嵘的顽石,唏嘘着前人的旧事。

  类似的事情很多,我总能在各种地方看到,《驴得水》中的铁男,便是如此。但我看到的,却终究是那副被磨圆的样子。或许我忘了随身的眼镜,又或是那野牛犄角,被雪藏进了早已遗弃的梦。朋友感叹,“随着生活的打磨,我们都明白了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大概便是成熟的代价!”而我只是想说,这不是成熟,这是生活。

2.关于“无畏”

  有句话,“初生牛犊不怕虎”,或许便是我那时的写照吧。

无畏,是因为无知,而真正的勇者,当是历过生死后仍能秉持旧志,心怀大勇的人。

  然而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都只是豪勇粉饰下的懦弱,铁男,便是不幸被拉出来放在阳光下,最典型的一个。

  热血,阳光,不顾一切的痴狂的爱,是他前期带给我的印象。然而这些全然被现实击的粉碎,伴着一声枪响。生死关头走过一遭,擦过头皮的子弹,击垮了一个铁铮铮的汉子。他跪地求饶、涕泗横流的那一刻,让我想起《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台词,“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我有心想笑,想要蔑视,想要厌恶,最终却化成了叹号,对生活,对人性!

  我曾信誓旦旦的大放厥词,要在生命的最后将自己的犄角放在最耀眼的位置,然而我也不确定我能不能做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铁血的兵士尚且如此,我又怎能确信自己不会折腰呢?我不知道这笔杆子撑起的脊骨,是否经得住这汪洋的煎熬。实际上,迄今我仍在安稳的象牙塔,还未受过真正的激荡,所以,我不知道我是会打磨的更坚韧,还是怎样。

   趋吉避凶是本能,所以对于屈从,我也不能说什么。小说中彰显勇杰之士漠视生死,总有这样一句话,“我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还怕什么?”对此,我只能说,对于大多数死过一次的人来说,你什么都怕。

3.关于“谎言”

 谎言,即使是善意,也改变不了欺骗的本质。而所谓的善意,很多时候就连我们自己,都弄不清楚,这到底是善意,还是借口。所以说谎言,有时会把我们自己也欺骗掉,偏偏我们还不自知,最终陷入泥沼。

   其中,牵涉的利益越诱人,深陷其中的人便越难挣脱,这是流沙,利益的流沙。魁山,在遭受了感情的打击之后,人也变得贪婪、恶毒。虽然说爱情的打击在他性格的改变之中占了很重要的部分,但谎言带来的利益,其实也早已带来了诱因。

   当然,关于谎言,其实更可怕的地方,还在于我们需要用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最终水落石出时,其带来的罪责,早已让我们不堪重负。早期,或为丁点利益,或为逃避些许罪责,我们种下了谎言的种子,然后在诱惑和罪责的纠扯中,骗得的利益越来越多,身上负的责任却也越来越重。电影中的孙校长,为了一点资金,为了自己布教农村的梦想,撒下了“善意”的谎。而当这面虚假的城墙越来越高时,自有莫名的动力推着你,去继续用谎言弥补谎言。职责所在,为了麾下也罢,受利益驱使也罢,总之,那点道德的谴责,在这些面前,实在是太过微不足道…

4.关于“网”

北岛有首诗,《人生》,又名《生活》,全诗只有一字,

“网”!

  我们都活在网中,欲望、人性、苦难、生活、名利、情感罗织的巨网。这网的可怕,不在于无法逃离,而在于他网住了意识,让人想不起逃离的念头。哲学上把这网叫做联系的普遍性,按照这个论调,即使鲁滨逊流落在孤岛,也没有逃离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因为他的粮食,工具等,都是在船上找到的,甚至说起来,他的知识,它的价值观,不也是受到社会影响形成的么?冬子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他借终南山而居,同样难免与社会的牵扯。

  而在《驴得水》中,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其实都让他们陷入了这张生活的大网。虽然情爱方面,张一曼更显逍遥荡漾,但我更想聊聊孙佳,这个唯一一个几无污点的人物。若真要是强行挑刺的话,或许对于父亲的妥协算是唯一的污点吧,但她最终选择了逃离,去了延安。这个澄净的人儿,其实也是我们生活中多数人的映像,我们终究不能只为自己活着。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我们有人抗争过,抗争过后便苟且如周铁男模样。同样,我们又有多少人选择了逃离,又有多少人期盼着远方。

  生活这张网,缚住了多少欲望,淳朴如铜匠,都能在生活的刺激下疯狂,那么七情六欲如你我,又会变成何种模样?

5.关于死亡

  《驴得水》中,最终死亡的有两个,一个是被分而食之的驴得水,一个是饮弹自杀的张一曼。前者成了谎言和强权的殉葬,后者为了内心的自由和纯良。驴得水,辛勤劳动却无辜遭了人祸,多像某些老实勤劳的人,被强权和生活埋葬。而张一曼,为了自由来到荒野,却也逃不了生活的摧残。她看似放浪,但她最不屑于伪装,她有着自己最存粹的模样。同样,她也是一个有勇气,用生命去追逐自由的人。

  另外,我们讨论过太多死后方名的例子,但我一直不解,为何很多人死亡之后,才能被世人铭记?如果我们羡慕他们的勇气和信仰,那这种代价,是否太过凄凉?我们的追捧和瞻仰,对于逝者而言,可否太迟?对生者传递的,又是怎样的绝望!

  而关于死亡,这个深刻的话题谈起来实在过于沉重,但我们永远都无法逃过。

  始皇帝寻找不老药,却走的慌张,而我等汲汲无名,也在追寻着真相。

  很多知名的台湾作家,在见证过亲友逝世后,便投入了佛学的怀抱,是因为轮回,还是极乐,我不知道。毕竟我境界太低,阅历太少,但始终觉得,宗教只能寄托安慰,却寻不到真相。而我们都在寻找真相的路上,孤独迷茫。

   说到这里,或许这篇所谓的读后感已经完全变了味道,但却总结了我很多不成熟的思考。其实还应有人性的部分,但这个实在太过宽广,而我自己对于人性观的看法,却还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另外关于影片讽刺的政治方面的问题,也不再多言。

  总之,这权当我于2016年的全部思考的总结,记于回家的火车上。

                                     2017.01.15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