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自己的幽灵

2024-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云间月皎皎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人们来心理咨询,很大一个原因是想寻找关于他们自己的真相。

困扰我们的不是去世的人,而是他人的秘密留给我们自己的内在缺口。这是一个精神分析师的精辟总结。

为什么丈夫会面对一目了然的事实,蛮不讲理?为什么他已经撕破脸,无所顾忌地耍无赖?为什么面对他父母和家人的无赖他没有边界感?为什么在他的随身小包夹层发现避孕套,他仍然可以睁着眼睛对孕妻说他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为什么面对他哥哥的赌债,他哥哥不找嫂子和父母还,却要丈夫帮还,丈夫居然会同意?为什么他的姐姐借了一次又一次钱,商量好事不过三,即使不能还钱也不能再借给她了。结果在大姑姐已经借了两次共欠了二十多万没有还的基础上,他妈妈还要把他姐姐女儿的选校费等等消费摊派到他身上?为什么在前债丝毫没有还的情况下,他又一次偷偷摸摸拿十万软妹币给他姐姐还房贷?

客观地分析,如果他是高收入人群,年收入百万以上,这些债务往来是不会对小家庭生活造成影响的。但是从妻子的咨询看起来,这个家庭并不富足,丈夫年收入也就三四十万,他俩还有一个上学的儿子,自己的孩子面临高考升学,大学职业规划,一大堆需要花钱的地方正等着小家庭。

关键是在他收入并不高的前提下,这些借出去的债全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妻子不容易接受不合理支出,完全可以理解。

对矛盾的调查分析,始于妻子对婚姻有什么样的期待,对两性之间的感情有什么样的期待,对孩子和家庭的规划有什么样的期待,对夫家的亲戚关系有什么样的界定。实际上就是,我是谁,我有什么,我想要什么,我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丈夫是什么样的人?他对婚姻家庭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他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态度?小家庭和家族的边界在哪里?他是个习惯性背叛者?在他眼里,忠诚到底是什么?

这种追寻,原本是精神情感的溯源,结果最终演变成一场实力的PK 。两者之间的教育水平如何?经济水平是如何?家庭分工如何?自身实力与期望值是否对等?

两个人,一个家庭,一两个孩子,两家亲戚,中间有太多的厉害关系需要协调。说到底,人的本性都是利己主义,然而人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认识本我,约束本我中的过度自私的不和谐因素,追求合作共赢。然而,世界上的夫妻两性关系,至始至终单纯相爱的很少,心心相印的很少,霸凌的很多,不公平的很多。表面上的宁静美满,多数时候是单方面无条件的包容忍让,再不然就是虚假的粉饰太平,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要不然就是斗个你死我活,一拍两散。

往往如果妻子弱势到底,一点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固定职业技能,完全依赖于对方生活的弱势方,这就是一场一边倒的拔河。反而是一段安静压抑的婚姻。

但是咨询案列中的妻子职业很好,对丈夫的职业生涯多有帮助,收入也不差,家庭规划理财也在朋友当中有口皆碑,用老话来说是“旺夫型”。目前咨询的情势是妻子的精神心理陷入了困境。

这就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矛盾会出现在这个阶段?哪些困扰是她生存必需的,哪些困扰无关紧要?如何来抓大放小,把主动权留在自己手里?

人是随着年龄阅历不断成长变化的,不能总是回头看,要往前看。时移世易,物是人非,如是而已,勿忘心安。多想想往后,想想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比需耗在他人身上更有价值。

实际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绝好政策。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的内心,处理好自体之外的一切关系,不失为一种平和客观的人生态度。

而精神分析调查,更多的是引领咨询者自己去正视自己心中层峦叠嶂的幽微旅程。小到两性关系、亲子关系、家族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同行关系以及各种利益往来的关系,究其本质就是“舍”与“予”“得”与“失”的关系,就是不同选择的结果。

人们会因为付出与收获不符合期望值,而纠结自苦。因此而衍生的危险和安全,毁灭与建设,爱与恨,生与死,将以困境的不同方式在人生旅程中展现,最终形成“利”与“害”的果实。

如此神秘、犀利而有效的试炼,可以让人愉悦欣喜,也可以让人沮丧愤恨,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人性的脆弱,也可以帮助我们寻找藏起来的幽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