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习惯(一)
俗话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现在想谈谈国人的一个习惯,一个坏习惯。
这个习惯就是中国一些男人随地便溺。这是一个先天痼疾,也是几百年来西方嘲笑我们民族最有力的证据,也是我们最脸红的事情,虽然可能不是自己做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这些情况有所好转,但许多街角 “遗迹”依然可见。如今这“人”事尚未了然,宠物的遗屎又随之而来。
中国人养宠物主要是向西方学来的。中国人养狗也很早,但是主要是看家护院的,而作为宠物应该是泊来品。鲁迅的作品里多次提到过有钱的娘们牵着“西洋狗”的情景,而且鲁迅经常唤做叭儿狗(可能鲁迅天生不喜欢狗)。这曾是一种稀罕物,是有钱的闲人的专利,即使是曾经的西方。如今中国的大地上随处可见流浪狗或流浪猫,这些昔日的稀有物已进入中国的寻常百姓家,这一现象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力明证,是物质文明的直接体现,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遍地狗屎又让我们很尴尬。
人解决内急时总会避开众目睽睽。毕竟是私密事,太公开了有露癖之嫌,毕竟人从茹毛饮血到穿上得体的裤子已经两千年了,尽管裤子 的发明一开始是为了保暖或方便行事,但随着历史的沿革,它的遮丑作用显而易见。但猫狗却没有这种觉悟,因为它们不需要,公然公开地行事,也不懂择地,包括生理需。然而西方的狗似乎少了些自然的”狗性”,而多了些人的羞怯,因为它们没有像中国狗那样遍地遗屎。
中国有一句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据说狗还通人性,为什么中国的狗与外国狗差别竟这么大,难道说它们来中国后被异化了?“由橘变枳”了?中国人向来崇洋(近些年好些),曾经“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养宠物应该也是崇洋之一吧?然而崇洋崇得不够地道,外国的狗确实比我们的好,它们似乎懂得什么是文明。在这些懂文明的狗面前,我们的一些随地解决个人生理问题的男性国民……其实我们“人”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
“人”问题没解决好,谴责狗似乎不合适。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原因,我以为起源于厕所问题,走过几条街几乎都找不到一个公厕。因为我们的财力达不到,因为温饱问题始终是我们这个超大民族最沉重和最急迫的问题,它消耗了我们太多的物质资源。如今“公厕”问题终于得以改善,这是我们物质文明的标志之一,因而随地便溺的现象得以改善,但这一问题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而大有改观。究其原因,我以为这就是习惯问题,俗话说积习难改。人们已经默认了这种行为,甚至成了一种习俗,一种陋习。
这一陋习已越千年,它像一棵千年老树,树干可能空了,但是盘根错节的根须,要想彻底拔除岂是易事?结束中国男人的这一千年陋习,不是几个“公厕”能够解决的。这千年的陋习形成的时候是由于物质的匮乏,但是解决它仅有物质是不够的,虽然物质决定精神和文化,习惯属于精神范畴,但物质与精神和文化往往不同步,精神和文化经常是滞后的。因此“这一问题”有所好转是由于物质,这一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是由于习惯或文化。
经济发展靠政策靠科技,但文化的形成却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像山的形成,它需要千万年的积累积淀。习惯是积累成的,文化观念是积淀成的。因此这些问题 不能消除是社会物质文明和文化文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要想根除这一陋习,除了提高物质文明,还要加强文化文明的建设,加强道德教化和必然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2022年1月23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