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献皇后刘娥:世人讽我假作真,我笑他人未遇真
迫分手,皇子别歌女,复进宫,刘娥再伴驾
宋,东京汴梁,韩王府。
一粗壮妇人推着一名女子出府:“走走走,官家发怒了,这府里容不得你,你不要迟迟疑疑,害得咱们大王再受责”。
女子挽着包袱,回头望望巍峨的府第不说话。那妇人关上门兀自念叨:“早看不惯这个狐媚子了,一个街上卖唱的,又嫁过人,还来纠缠大王”……
女子低头行至拐角,王府指挥使张耆拉着马车候在那里,见着女子,忙道:“刘娥,大王叫我来接你。”
刘娥上了车,张耆亲自驾车,边走边叨:“你别对大王,都怪乳母多嘴,在官家面前说你的不是,大王没法子,只好先遣你出来,你放心,大王都安排好了,我们去新宅子,大王不会不管你的。”
刘娥没说话。多年的飘泊生涯,早已让她对人性不抱希望,能有个安身之地就不错,不奢求其他。
此后,韩王赵恒时不时地偷溜出来见刘娥,时常让张耆送些用度。比起江湖日子,刘娥觉得这样子也不错,尽管赵恒迫于君父之命,已与潘太师的女儿成亲。
赵恒颇有些歉意:“娥儿,这也是没法子的事,父皇有意让我当太子,我不能……”
刘娥忙止住他:“大王说哪里话,妾身份卑微,万不敢望伴在大王左右。大王正事要紧。”
赵恒郑重道:“娥儿不要妄自菲薄,我观宫中女子,许多不及你果决,异日我必将再接你回府。”
刘娥心存感激,虽不抱希望,也念赵恒此时一片真心,两人一个有心,一个无求,倒也相处甚安。
公元997年,宋太宗崩,皇太子赵恒即位。
这日,张耆兴奋地走进刘娥所居民邸:“刘娥,这下好了,官家让我带你进宫去。”
刘娥心下讶然:想不到赵恒,当真有几分心,我这都三十岁了,他当了皇帝,什么新鲜人儿没有,倒又想起我来。
一路上,张耆替刘娥高兴,他是看着她走到今天的,当初,刘娥和丈夫两个日子艰难,都打算把刘娥卖去大户人家了,还是他看着刘娥机灵可爱,这才把她送到赵恒面前的,想不到被赶出来,他心中一直有愧,这下好了,昔日韩王成了皇帝,刘娥要进宫,好日子终于来了。
因着刘娥平日不关心赵恒的家室,这次,张耆决定提点下她:“只一个杨妃,是得宠的,别的,都不打紧。”
刘娥听着,笑对张耆道:“大人费心了,刘娥并不打算和她们争什么,官家能念着我这个旧人,刘娥已经满足了。“停了一晌,又道:”日后有机缘,总要报答大人。“
张耆也笑起来:”哪里就讲到这些了。“
刘娥复进宫来,此番赵恒的情景早不似韩王时气象,每日里政事繁忙,但总也能抽出时间来见刘娥,又着总管太监分派仔细人儿来服侍她。因此,刘娥此时虽没有名份,该有的倒都有了,侍女中有个李儿,尤其老实可靠,成了刘娥进宫后的得力助手。
偶然得空时,赵恒总讲:”娥儿,你等着,朕要让你和我并肩示人。“
刘娥打趣他:”皇上又来哄我,去了潘皇后,又来郭皇后,哪一个不是身家显赫的。“
赵恒道:”目下朕并没有把大臣们都收拾服帖了,郭皇后动不得。‘
刘娥:“那为甚么皇上又和杨妃好,她家也是要拉拢的?”
赵恒语塞:“娥儿总是这么一针见血,你没进宫时候,朕总要有个去处,总不能老往你那儿跑。”
刘娥见他发窘,也不紧逼,反安慰他:”皇上没忘了我,妾身总是感激的,杨妃对我也是多有照顾,想是皇上看她跟看我一样的。“
赵恒忍不住搂紧了刘娥:”娥儿懂我“。
议立后,惜无子,以狸猫,换太子
1007年,郭皇后崩逝。赵恒欲立刘娥为后。
宰相寇准第一个跳出来:”此事万万不可,刘德妃出身寒微,且无子,岂可立为中宫?“李迪、向敏中、王旦等重臣纷纷附议。
参知政事赵安仁也不同意立刘娥,提出立前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才人为后。赵恒不悦:”卿此议,为私耳,沈才人亦无后,岂可得立。“言罢拂袖而去,虽不得立刘娥为后,也堵了众臣他议。
回宫后,赵恒对刘娥吐苦水:”一个个的,争得面红耳赤,就是不让朕立你。当真可恨。“
刘娥沉吟半晌,对赵恒道:”皇上定要立妾,妾倒有一计。“
赵恒听得刘娥之计,不禁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
刘娥发嗔:”皇上就不要装样子了,幸个宫女,还有什么负担不成?难不成皇上守身如玉,从不碰别个的?“
赵恒大窘:“又来取笑朕。”
两人计议,决定借李儿之腹生子,以堵众臣之口。
1010年,李儿诞下一子,刘娥抱过这个孩子,对外声称由己所出,交由杨淑妃养育。此事,赵恒严令众人不得向小皇子道出真象,也不许李氏与皇子相认。皆因要坐实刘娥已生育皇子。
宫中对此议论纷纷,都道刘娥用狸猫换了李儿的儿子。
感君心,为君忙,人笑我,我亦笑
1012年,赵恒立刘娥为后,实现了与之并肩的夙愿。
朝野一片哗然,赵恒携后手告群臣:“后已生子祯,母以子贵,后位当然,众卿不得多言。”翰林学士杨亿不肯起草立后诏书,赵恒也不言语,另换人代之,群臣噤声。
有人悄悄来见李儿:“皇子祯已为太子,宸妃理当告知殿下真相才是。”
李儿摇头:“陛下待皇后一片真心,妾身以低微宫女晋位为妃,已是莫大殊荣,何必与日月争辉,殿下可由皇后出,不必从我出。”
刘娥时常也让李妃见见皇子,却不肯让她养育,放在无所出的杨淑妃处,令赵祯呼其为“小娘娘”。李妃甚为谨慎,稀少去见赵祯,把一腔柔情藏于心中。
也有人劝刘娥留子去母,刘娥不允:“既留人子,复夺其母,于心不忍,也愧对皇上,此事不要再提。”
如此,皇帝高压、李氏谨慎,赵祯实为李氏子的消息,宫中无人敢说破。
赵祯终立得刘娥,此后更是坐卧不避。有甚紧要事也找皇后共同商议。前朝议论纷纷,皆言刘后以假子上后位,手段卑劣。
刘娥付之一笑:世人笑我以假作真,只不过他们没遇到真心人。
1022年,赵恒崩。
刘娥此时已娴熟政事,新帝年少,太后临朝。
有那窥测太后之意的臣子,上表劝太后效吕武称称制称帝。刘娥思之良久,掷还。群臣山呼,赞太后之明。刘娥心中哂然:“这许多道貌岸然之辈,当真以为哀家不敢称帝。哀家但念真宗之情耳。若夺了他赵家之天下,死后有何面目见他。”
因此,刘娥即使朝太庙时身着帝王服,但终究也没有效武后称帝。
1033年,刘娥逝。此时,杨太妃方对赵祯道出身世。而此时,李宸妃亦已过世。
赵祯悲痛不已,又闻朝臣进言,生母由刘太后毒死。怒而下令开棺验尸。但见李宸妃在棺木中面目如生,衣冠之礼皆如后礼。
赵祯恍然,明了刘太后并未薄待生母。忆起幼时这位嫡母对自己的温言软语,临朝时的克制辅助,不由失声:“大娘娘(刘娥)一生清白。”
清不清白,刘娥也许并不在乎,什么真,什么假,她不关心,她只感念赵恒当年那一片真,为此,她可以克制自己称帝的欲望,也可以不着帝王服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