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老头的烟酒茶(之三:茶)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103人  小元书简

老头一辈子对两件事极讲究,一是面子,二是喝茶。讲面子就不多说了,凡立祠、建庙、续谱、修路、助学诸事,老头都十分积极,常常是带头响应,喝酒、吹大话从不让人,待人接物总是倾尽所有,着装及家中陈设虽简陋而干净整洁,凡此不一,不过话说回来,老家桐城西乡,百姓多为古徽州移民,民风、性格受宋儒理学影响至深至远,人人都极讲究活着的面子,非独我们一家。

老头于茶叶独爱省内炒青绿茶,至于绿茶中的晒青和烘青,以及所有的发酵或半发酵茶,都入不了老头的法眼。以前出差,给老头带一点各地的名茶,若非炒青绿茶,一概送人,尤其不喜花茶、红茶、铁观音,这类茶名气再大,在老头那里不如一杯白开水。受老头影响,我也从不喝花茶,不喜欢喝发酵或半发酵类的红茶、乌龙茶。

从产地上说,老头尤喜老家及周边地区产的绿茶,一般限于桐城小花、岳西翠兰、舒城小兰花三种。这三种以桐城茶产量低,故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老头经常喝的就是岳西茶和舒城茶,但老人家极其推崇桐城小花。

这三种茶叶均属皖西兰花茶系列(桐城小花是桐城小兰花的简称),产地相近,地质、气候条件相似,加工工序、工艺要求相似,茶形似兰花朵朵,茶香亦如野兰清幽。这三种茶的加工方法我不是很了解,但从茶叶的形态及口感上判断,应当是既有烘青,又有炒青。茶厂出来的茶叶应该是烘青,私人挑着贩卖自家制作的,应当大多是炒青,老头顶喜欢买人家挑着卖的茶叶。每到春荒时候,正是新茶上市之时,老头就十分关注村庄里响起的叫卖声,并和他的那些叔伯兄弟们早早打好招呼,如果有卖茶叶的来,一定记得喊一声。

茶叶上市的季节,正是一年中生活最艰难的时候,青黄不接,但无论如何,这时候老头总是留下了至少够买三五斤茶叶的钱,如果这些钱不够买最好的茶叶,那么老头就会把大部分的钱用来买差一点的茶叶,再挤出一点钱买几两好点的。在喝茶方面,老头绝不将就。我记得我刚工作那几年,我把我买的茶叶带回家给老头喝,总是遭到他的鄙夷,然后就让我喝他买的茶叶。后来给家里带茶叶就不敢太小气了。

五斤茶叶,基本上够一家人喝大半年至一年。茶叶买到手以后,老头就会立即将其装入洋铁皮制作的茶叶箱里,放上刚烧制的木炭,挂在墙上高处。

如果没有买到炒青,或者茶叶存放到梅雨季节的时候回潮了,这时老头就会选择一个好点的天气,将煮饭的锅(炒菜的锅有油味)涮洗干净,然后下面用稻草匀火烧烤,在锅内垫上一张草纸,烧热后,将茶叶一点点地放在里面重新炒制。

经过老头的二次加工,茶叶泡开后,没有了烘青和晒青那种嫩爽的香气,香味更加浓郁清高,每每这时,老头就会极其得意,坐下来,满满地泡上一壶,点上一颗烟,环顾四周,虽家徒四壁,亦足以怡然自得,神仙一般。

至于那几两好茶叶,一般只有客人来了,或者逢节庆日高兴的时候,他才舍得泡上一回。而且,一直到下一回买茶叶之前,家里总存放着至少可泡一两壶的好茶叶,以备不时之需。

老头喝茶,以前对茶具要求是白瓷茶壶或白瓷茶杯,后来有了玻璃杯,老头也慢慢习惯了。

记得我七八岁或是十来岁前后,母亲引述舅舅的话说,人要多喝白开水。舅舅是教师,有知识,懂的道理多,他说的应该没错。但是,非独我们兄妹几个,就连母亲自己,也和老头一样,早饭后第一件事就是泡上一杯茶。如果是夏天,母亲常常会在早饭后煮上一大锅开水,然后放入一小把茶叶,够娘儿几个喝上一上午。

老头是不喝这煮的茶水的,煮过的茶,汤色暗,有茶味而无茶香,他只喝泡的茶,一般要在早饭和午饭后各泡上一杯,有时晚上还要泡上一杯。七十岁以后,老头身体渐弱,为了不至于晚上起夜太频繁,下午三四点以后老头就不喝茶了。

最近半年忘记给家里买茶叶了,刚刚想起来,就给老头打电话,问家里有没有茶叶了。老头说,不久前买了三斤,还是人家挑着到村庄里卖的那种,一百多元钱一斤,“很便宜,不过味道也还好”,老头似乎是在安慰我。(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