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第五十一条 - 草稿

2023-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弯静水流深

要使知识“活起来”

最早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不能完善表达,不去启发他。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自己有建构知识的目的,再去引导,引导才有意义。另外,学到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去应用,学习也没有真正发生。所以,知识如何才能活起来呢?我们知道每个儿童都是潜在的学习者,体现在儿童能从实际发展水平,通过老师对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引导,协助发展其智力水平,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因此,知识要想“活起来”,离不开对知识的建构和运用。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的累积似乎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更别说利用储备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有的教育工作者会无心地但却不免片面的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正确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完成作业。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只是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等老师提问时能“倒出来”,这样就会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这样的无心之失会导向学生认知偏差:使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有很多家长也会偏重于去强调孩子的“死记硬背”,好像记住的知识就等同于掌握知识。事实上,机械的记忆,理解不能等同于知识建构,知识要想活起来,必须是经过孩子大脑搭梯子建构并运用巩固的知识。联系儿童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掌握知识的过程包括同化---顺应---平衡的发展过程,这是建构认知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之上运用,实践,知识便会越学习越多,知识越多,学习又变得更容易,学习就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知识也就流动起来,活起来了。

针对这一现象,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实际的建议: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能做什么呢?

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学生通过思维和词的表达和反映出来的周围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不断地以其越来越多的,在儿童入学以前所不了解的新方面展现在他的面前,儿童借助观察,借助生动的直观,借助词而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最初的,也是最宽大的步伐。词可以让儿童认识世界,观察世界,进而创造世界,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居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苏霍姆林斯基领学生走进秋天的果园里,他向儿童讲述金色的秋天,讲述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他为儿童创设了想要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经清楚地理解了的词,词组的丰富含意和情感色彩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儿童被激发,引导,能产生许多关于周围自然界,关于自然美的令人惊异的精细而鲜明的思想。孩子们说:在蔚蓝色的天空里飘着一朵白云,就像一只白天鹅。啄木鸟敲击着树干,使它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只蝴蝶落在菊花的花朵上,它在晒太阳……不容置疑,正是教师的思想和引导成为儿童创作和情感流露的推动力和源泉,教师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他们不会重述他们听到的话,教师的词,思想在他们的意识里发生了转换,儿童在学习思考,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思维的欢乐感,从认识中得到了享受。

如果儿童对教师的话抱有冷漠的态度,不能打动他,点燃不起他眼睛的渴求知识的火花,儿童对词的冷漠态度,无动于衷,是教学中的一大缺陷,这种缺陷的产生是因为,如果词不是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儿童就会变得对词缺乏领会力。要防止儿童那种黯然失色的目光,防止这种冷漠态度,教师要把生动的,使人心情激动的词装进儿童的意识。装进去以后,还要让儿童思考,创造,即把已获得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知识变成思维的工具。我们应当竭力追求思考的积极性,使得知识在深刻理解和运用的情况下不断地发展。能够教得使学生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地获取知识,这正是我们在课堂上追求的高度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怎样才能做到使教学成为复杂的思考工作,成为获取知识的活动呢?获取知识,就意味着发现真理,发现因果联系及其他各种联系,就意味着解决疑问。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例如《丑小鸭》这篇童话,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丑小鸭的成长,蜕变就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磨难后的重生。如果学生能思考:如果你是一只天鹅蛋,生在养鸡场也没关系,不努力也会长成天鹅?鸭子即使努力也变不成天鹅?经过对这种交集点问题的讨论,我们能得出结论:到底是什么蛋?其实是由你的后天努力决定的,及未来决定过去。天鹅蛋象征着不甘平庸,象征高贵的品质。丑小鸭之所以成为白天鹅与她的经历息息相关,而不是因为她是一枚天鹅蛋。

苏霍姆林斯基举例他上《光合作用》的课,提出了“无机物怎样变成了有机物”这个交集店点疑问,于是关于变化的过程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动人心弦的神秘图画。课堂上,哪些东西是要讲解透彻的,哪些东西是要有所保留给学生的思维设置诱饵的,一切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实际知识。从学生原来已经获得的知识的全部储备里,挑选出回答这个问题所必需的知识,这种挑选,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不懂的,不清楚的东西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当好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者,使每一个学生在仔细听讲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且同时在自己的知识储备里找出所保存的东西。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已经迷失了老师的讲课思路,那就必须以补充讲解来填补这个空白。例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时,需要补充大量的背景资料让儿童穿越回到那个战争的年代,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经验的教师正是在那些各种思想相互交叉,纠缠,碰头的“交集点”上,即意义联系的地方特别关注监视学生的脑力劳动,所以教学效果才会好:既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去解决问题,同时保证了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的。教师叙述,讲解教材的时候,以及乍看起来似乎学生并没有积极活动的时候,也能让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复杂,最值得深思的问题,请记住,教师是课堂的“同在共醒”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