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读书原创文字集

我为什么要读书?

2018-04-15  本文已影响138人  步宁凝

 

我为什么要读书?

2018年4月12日,我在图书馆把读书笔记那个本子写到了最后一页。那个本子上最后一本书是泰戈尔的《新月集》和《飞鸟集》的合辑,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将死了又死,以明白生是无穷无尽的。”

  从大学到研究生,写完了10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我知道这个“花花姑娘”本子可能是最后一本啦,是我读书生涯的最后一本啦,但也不一定是最后一本,未来那么长,哪里能看得清呢?感谢这段读书的日子吧。从大学到研究生7年的时间,足够我思考明白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读书”。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有个第一反应吧,我想我是写毕业论文写魔怔了,总想着(1)(2)(3)那样列数据,摆事实,讲道理。淡定淡定保持冷静。咳咳咳,言归正传。

  从小学到高三,接触的书都是教科书。一板一眼,精雕细琢,一本书跟着老师读厚了再读薄,提炼重点再发散思维,就那样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曾以为那样的生活让人变得死板,枯燥,除了带你去更高的学段毫无意义。可惜就算是带你去更高的学段,你也不一定能做好。有人说高中生太单纯,等你到了大学你会发现有些差距是天生的,你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可是如果你不去做,你连发现这个的资格都没有,更不要说改变什么。而且教科书从小学读到高中,学了一册又一册,也只是引你入门,告诉你这个世界有什么,曾经发生过什么,我们身处的自然还是社会在以什么样的方式运行或者曾经以什么样的方式运行过,是非常宏观的,要想了解更多,只能自己去探讨。不要小看这段时光,说不定你未来生活的潜移默化受影响的还是这段时光,有些东西你想不起来了,但不代表它存在。我去北京陶然亭公园玩,见到了很多亭子的复刻版,我想不起爱晚亭是指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记不清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醉翁亭到底坐落在哪里,但是见到这些代表着古代文人墨客的亭子仍然会莫名激动。百坡亭那里刻着一句诗“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彼时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我竟突然就明白了这种离愁别绪,胆颤心惊。高中生可能读起来就是一句平淡无奇的、需要背诵的诗歌,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当你真的能读懂,能感同身受那种痛苦的时候,你已经长大了。当你看着刻了满满一石壁的《前赤壁赋》、《赤壁赋》的时候,会庆幸自己不是文盲,真好。出来玩能读懂一个地方的美就足够幸福了,我把这些归功于我的高中。人生就是到处都是矛盾,当你高中的时候你的老师告诉你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的时候,你记着笔记,感受不到。当你看着一首诗想去理解它的思想感情的时候,你的老师已经不在你的身边,需要自己去探索了呢。除去教科书,高中那会儿我们常常读杂志,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周日下午和朋友们去书店买《格言》、《读者》,把里面的优美的句子摘抄出来,如沐春风,现在那家书店还在,每次回家都去那里转一圈,看着高中生们在很认真地挑选杂志,好像当初的自己。

  读大学的时候,读的是文学院。这四年读得书估计比以后很多很多年加起来都要多。我的舍友们个个饱读诗书,自己也要努力啦。一天天,一年年,从张爱玲读到李鸿章,从三毛读到林徽因,从周国平读到张晓风,读到喜欢的句子就摘抄,从清晨到日落,有时甚至到半夜,那会儿应该是我最感性的时光啦, 会为了一本想读的书冒雨去图书馆,读完一本书走不出来就在教室课桌上趴着,任凭那种感觉占据自己的全部身心,一不小心就一下午一个晚上过去啦。大学有一门课叫“现当代文学”, 老师提前一周布置你要读的书,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硬性规定自己必须在这一个星期把这本书拿下。还记得当时读不懂茅盾的《子夜》就各种查作品里的经济学术语,那样的书自己不会再读第二遍,我也再不会有那种为了读懂一本闲书花大把大把时间去查资料的心境,但是那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想想就觉得激动,大学把时间花在那上面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随意哭,随意笑,一切都那么任性而舒畅。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我,那段洒脱任性又心细如发的时光,会成为一段温馨的回忆。大学读的书,见的作者,让我现在无论多难都不会忘记眺望远方,无论多理性也能感受到骨子里的感性的小温暖。正是这些感性的小温暖帮我战胜理性,帮我拨开云雾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感谢那些美好的主人公,美好的作者。文学的力量是什么?我最喜欢的一个解释是:“哪怕最后这个文学故事里所有人都走向毁灭,但是仍然能带给读者继续生活,奋勇向前的希望和勇气”。愿我们都能做到。

  等到读研的时候,我开始面对现实。我开始做减法,喜欢一切简练客观的东西。我案头上的书变成了理性专业的专业书籍,外语类书籍,以及同样简练纯粹的诗歌,我开始羡慕能清晰准确地能用简练语言描述复杂事物的作者,以及能把简练事物分析地更加精准的作者。实习工作各种琐事多了以后,我的阅读量开始直线下降。但是,在北京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城市,我见到了书本中的事实。我去过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地坛公园”,去人文社听过红楼梦学会会长讲《红楼梦》,去大观园跟着导游按照书中路线走了一圈,参加“春天读诗”要到了余秀华老师的签名。一切一切和书本的缘分变得那么妙不可言。读书的时候,现在总是能很快地从长篇大论中提炼出主要观点,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毕业季的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那我和书的缘分又将以什么形式出现在眼前呢?未来,期待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