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他的红楼梦
"惯养娇生笑你痴",那曹雪芹到底算不算一个"痴人?"
四次接驾,皇帝亲临,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如果幸福从来都只是"传说",人是不是就不会悲伤?
一个当王妃的姑妈,一个当郡王的表兄,表兄还是皇帝的伴读,还有一个被当今皇上视为亲妈的曾袓母,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成为永久的"保鲜剂",只是过了好久曹霑才明白,没有人可以一直富足而快乐。
而命运,就像皇上的两只手,左手高官厚禄,右手穷途未路。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一句不仅是引线人物香菱的判词,也是曹家的最终结局。
1722年,折腾了一辈子的康熙皇帝因"重感冒"死于圆明园畅春园,后来皇四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那时的朝廷,皇四子"无故"即位引起众大臣不满,其中最不服气的就是当年和胤禛一起参与"九子夺嫡"的其他兄弟们。
还有就是先帝离去,留下一个空空的"高位"和一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人心不稳也就算了,还有最棘手的财政问题需要解决,西北战事紧急,钱粮是必需品,雍正皇帝势必冷起脸来才可让眼下百废待兴的国家重新振作。
曹家刚刚好撞在这个枪口上。
"江宁织造"作为为皇帝体察民情的机构,本就是时代的产物,也终将随着时代和制度的变化成为历史。
雍正六年元宵节前后,"赫赫扬扬已近百载"的江宁织造曹家终因"骚扰驿站,织造亏空,及私自转移家产"的罪名获罪抄家,一家老小114口全部移居北京西郊,那里是在旗人员的聚集地,所有无官位的旗人按例都要回到那里。
你问这个时候家里穷吗?
当然和以前锦衣玉食的生活比不了,可穷一定也穷不到哪里去。
虽然江宁织造在职时期的大部分财产都交给了后任织造隋赫德,可到底宫里宫外还有那么多层牵黏带连的关系,当年康熙帝在时,总带着众阿哥南巡,数次入住曹家,其中就包括和现在的当今皇帝关系尤其好的怡亲王胤祥。
"你是交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雍正帝给曹雪芹叔父的奏折里这么写道。
隋赫德返还了曹家在京的一处房产,在崇文门外的蒜市口,"给予孀妇度日。"
雍正是一个铁腕皇帝,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对于一个在众人的唏嘘声中上位的皇帝来说,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被人称颂的好皇帝,他可谓是宵旰勤劳,每天只睡两个时辰,批奏折的笔迹比大臣上奏的原文还要长,治理国家,他不容别人懈怠,更不容自己懈怠。
上位初期的反贪墨,看似冷酷,其实也只是替康熙完成他未竟的事,那都是他父皇当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欠下的债。
而对于曹家的处理,相信多多少少皇帝一定会在意自己最疼的弟弟怡亲王的感受。
一朝簮缨落地,这场繁华春梦曹霑做了十几年,也把那些天上有世间无的荣华都享尽了。
像是睡觉突然发抖一下惊醒一样,他像是一瞬间了悟了,这个世界在他面前一下变的透明了,他像个癞头和尚一样,玩笑般路过人间。
如果这尘世终究只是过程,为什么我们还要挖空心思,去追寻那些看似庞大实则渺小的,卑微不堪的事情。
古代男子十六岁及冠,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而他抄家时还不满十四岁,虽说日子不如从前万事不动心,可到底年纪尚轻有大好前途,后来还在咸安宫官学这种出了名的贵族学校就读,那为什么没有入仕为官使家族重新富贵起来呢,也许原因是王熙凤的那句话:"不是这里头的货"。
这样看来,《红楼梦》在一定意义上是曹霑的自传,他把他毕生的所学所悟结成千滴血万行泪的《红楼梦》,里面有他所有的自嘲自叹,自怨自艾,自愁自伤,有他渴望从这人世得到的每一颗糖果,也有上帝抽他的每一个耳光。
他们说,生活很公平,他总会在夺走你一些什么的同时又给你留下一点什么。
曹霑也许是一个"无材可去补苍天"的草木之人,又或许庸庸碌碌活此一世,可是却留下了可以百世流芳,千古传颂的《红楼梦》。
如果曹家的人还在世,看到曹霑正因当年看多了那些不正经的"闲书"而"文章已满行人耳",大概也会深感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