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看的和想的
我听到,孝顺、仁义、懂事、礼貌、有担当、对病妻不离不弃的是一个人!
我听到,自私、暴躁、喜怒无常、冷漠、心胸狭隘的是同一个人!
我看到,那个温柔安静、善解人意又顾家的是一个人!
我看到,那个冷酷无情、冷漠自私、独断专行、利用别人又两面三刀的是同一个人!
不一样的性格特征和品质,其实描述的同一个人,只不过是由和他们社会关系不同人的描述的而已!那么,究竟谁说了谎,究竟哪个才是他(她)真实的样子?
……没有人在说谎。
人,是一个多面体,在关系不同的人面前,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下,人们会展现出主次不同的人格特质;这是社会学所讲的角色属性,也是心理学所说的人格面具,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自然后果。另一方面,性格特征不同的人则会勾引出同一个人主次不同甚至咸为人知的人格特质,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吸引的亲和动机。
可以想象,社会角色和需求层次不同的人关注他人的点一定不太一样,这和他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的空位有关。那个需要填补的心理空位会导致人们特别在意某些东西,而为何这样其实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会下意识的刻意捕捉他人传递出的和自己相关的东西,那个和“自己相关”就是“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是自己的心理空位!
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人真实的样子是什么,他人真实的意图是什么,人们确实很难判定,但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外界的一切才是最又说服力的证据,我的世界我做主这句话一点不虚,这也是一个人为什么永远屹立于“我是对的”王位高地的关键,因为自己的感受构建了自己的世界。
于是我想到……
其实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不是人和人之间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这些“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后让他人感受到了什么。如同,父母明明那么爱孩子,说了很多做了很多,可是孩子那里感受到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女人明明很爱那个男人,做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可男人感受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人感受到的你,才是人们认为你真实的样子!所以,不要再去和人们解释“不是这样的,我不是这个样子,我不是这个样子”!永远不需要向别人解释你自己,因为懂你的人不需要,不懂你的人不会相信。你只需要默默去做,去调整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改变你留给他人的感受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感受,才是最高的智慧啊!人的一生,不就是在活在自己感受里吗?外面的世界只有触碰到我的我们感受的边界,我们才会知道有那么个存在,才会做出反应,才会拓宽一点我们的疆域。一部分智慧的人很早就怀疑真实世界的模样,并不把自己感受到的空间和存在作为坚不可摧的真实不虚,他们在不断试探新边界,拓展自己的意识空间,越来越智慧。
然而,有没有人想到过,作为感受主体的自己是否是圆满平整无缺的!自己不平整,如何映照出他人的美好!
想明白了这些,我只默默不语,继续在红尘琐事中修炼和打磨自己的那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