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读《生活中的金融学》书稿,笔记如下

2023-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柳江南

读《生活中的金融学》书稿,记于2023年2月23日 23:26

1、摘抄一句

“金融本质上,是人类发明出来,追逐更好生活的一种工具。对于想在生活中管理风险,在工作中创造价值,在爱情中走得长远的人来说,金融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向导。”

2、于生活

投资中最重要的策略是【避险】。首先得确保自己留在牌桌上,才有可能看见希望,看到未来。

对于风险的管理,把它降低到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其实也就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追求确定性;也就是多做大概率性的事件,少做小概率性事件;也就是知道哪里会死,就别去那里。

1⃣️每个人都有的资本是【时间】和【精力】,这些资本在人生早期,应该分散投资,观察在哪个领域的收益率更高,然后再去下重注;

2⃣️在人际关系上,明确一个参考,在做资产组合的时候,多加一个投资标的时,尽量去选择与现有资产关联性不大的资产,最好是毫无关系。

切换到人际关系上,正常情况下,交流的人都是同行业、同圈层的人,应该尽量向外拓展。开拓人脉是一方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拓宽自己的眼界、思想,不要陷入信息茧房,要不断丰富自己。听过一个说法,说人开始老,是从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的时候!

对于以上,有一点困惑:

人生初期分散投资理论上是好的,但现实中会遭遇困境。

以我自身经历体会而言,是暗合书中这个观点的。之前对自己的规划是,30岁之前多做尝试,找到30以后要几十年从事的行业。

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校实习加毕业,七年左右的时间,尝试过几个行业,到目前年近三十岁,算是初步找到了目标行业。

但很现实的问题在于:这七年,我尝试了不少,工作中的软技能磨练的还算好,比如沟通、抗压等;但硬性技能,却感觉是什么也没积累。关键在于,后者才是生存的根基。

所以就导致,目前较难切入到目标行业,就联系到昨天说的“你是什么专业?”“你有几年相关经验?”

我现在,就正在承担着这个选择的后果,暂未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摄于景山公园

3、于工作

如果你带来的收益,能够满足别人的预期,那就是会被高看一眼。类似于浪子回头。

如果你带来的收益,不能满足别人的预期,那就是会减少一些印象分。类似于晚节不保。

如果说,能持续满足、超出别人的预期,那就是会越来越信任你。

如果说,一直是失望,是对你一次次的减分,那就是会出局。

与人打交道都是这样,对领导是,对朋友是,对爱人也是。

此处补充一点体会:

在与人沟通时,降低别人对自己的预期,比如主动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样每一次自己有超出他预期的时候,是一个不断加分的过程,会逐渐认为你是个靠谱的人。

牛人,就是能够持续,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然后有两种学习方法可以补充:

1⃣️随机性学习:随时随地的,针对手头的信息进行更深的思考、更多的追问。效率会更高。

2⃣️系统性学习:专门拿出时间,付出额外的金钱成本,对某领域系统化加强。比如考研。

此处补充一个例证:

例如学者治学,之前读《南渡北归》时发现的。那时的大学者,战争未起时,资料查阅方便,则是细细考证,论点必有依据;战争起时,被迫流亡,则手头有什么资料,便研究什么问题。这种治学态度,是应当思考学习的。

总结:

于我而言,梳理目前对自身的认识:

1⃣️专业能力不足,缺乏立身之基,少立身之才

2⃣️金融学科中,对风险的管理,对收益率和成本的认识,对可持续性的思考,是应该结合现状想一想的

基于这样的情况下,应做的是理清自己手头有的,去靠近我想要的。

在进入行业前,能做的是,了解行业岗位所需要的(已初步了解);然后应该模拟实践,尽量产出最小可行性产品,以作证明(有想法,但未行动)。在进入行业之后,要更加投入的学习,才能开始快速积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