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游牧居民
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里有很多西南联大的回忆,那所群英荟萃的大学,令人心生向往,汪先生笔下的授课老师更是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有一篇专写金岳霖先生,金教授是个很有爱心的光棍,喜欢拿梨跟孩子们比大小,比输了就把梨给孩子,自己再去买,还喜欢斗鸡,养的公鸡大到可以抬头在饭桌上吃食。
这样的轶事听来颇具沧桑感,何况是从汪曾祺那老道澹定的笔下泻出,更有如隔世。
金岳霖,浙江人,中国哲学第一人,也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创始人。
金岳霖长寿,活了88岁,一生未娶。
金岳霖很优秀,受欧美文化浸淫多年,文化底蕴扎实而不刻板,待人处事理智冷静,身材高大,这样的男人没有理由不令人心生爱慕,在朝来暮往间金岳霖与林徽因相互萌生了爱意。
然而,面对林徽因的痛苦,金岳霖退出了,也正是这珍贵的退出,成就了一段永远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
在与林徽因的交往中,金岳霖选择了一条更漫长的路——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心爱的人。
这个决定对一般的人来说,太脱俗,太不可理解,做起来也会更艰难。
然而,他做到了。
是否所有徜徉在理性空间的哲人,都很少会被尘世的欲望所困扰。
他们之间的情义被日月荡涤得如此持久而磊落,不需藏着掖着。
金岳霖用实际行动重新诠释了自己对爱情的深刻理解——爱,不必被婚姻形式所约束。
金岳霖成了自己爱情的游牧居民,一辈子“依林而居”。
良禽择木而栖,金岳霖则是择林而居,林家搬到哪里,金岳霖就紧随其后搬到哪里。
林家住前院,他就住后院,即便是后来林徽因一家为躲避日本侵略搬迁至昆明,金岳霖也忙不迭地捱着林家的住宅加了一间“耳屋子”。
金岳霖说,我离开了梁家就象丢了魂一样。
金岳霖爱林徽因,这样的爱一生只一次,一次却是一生。
金岳霖从爱上林徽因那一刻开始,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他的灵魂早已不属于他自己,他的灵魂只附着于集万物之灵秀于一身的林徽因身上。
林徽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金岳霖都了如指掌,这一刻的她在想什么,甚至在构思哪一首诗的哪一句,金教授都了然于心。
林徽因是金岳霖的宿命,金岳霖毕生的时间只为关心她,呵护她,直到她老,直到她死。
即使林徽因死了,金岳霖仍是痴心依旧,仍要邀朋友一起纪念她的生日。
金岳霖的一生只为她一个人活。爱上了她,金岳霖的心里便再也容不下别人,芳草摇曳,而他,浑然不觉。
金岳霖或许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名字里早已藏着一个关于他命运的秘密。
那个林字原来一直就在那里,就象林徽因一直长在他的心里一样,盘根错节,自始至终,从未稍离。
金岳霖走到哪里,就把林带到哪里,即使变成尘土,化作青烟,也还是跟他在一起,她从来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往事如风,梁思成在林徽因过世后续了弦。
梁思成说,其实最爱林徽因的是金岳霖啊。
金岳霖一世寂寞,不知这份寂寞林徽因可知道?学了一辈子哲学的金岳霖,林徽因又能懂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