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心理学之:反事实思维的应用
1
昨天从老婆老家出发回广州,千三百多公里,两人轮流不休息地状态下晚上两点多终于回到温暖的家。从进入广东界开始,车流明显增多,在贵州界时,即使遇到有事故发生也没明显阻塞现象。但在广东境内,就遇到了三次塞车,其中有次15公里长的路塞车了一个小时左右。
今天早上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打开导航软件查看昨天同样的路线今天的路况是怎样的?
一看之下,不由大是开心,与家人分享道:还好我们昨天出发,打破一天开车最长行驶距离纪录。你们看看,今天显示的路况中,红色拥堵路段与黄色缓慢路段,比昨天多了两倍不止。而且贵州的南段已经出现了雨加雪标志,以及贵州下来,有五六处冻雨的标志。
我儿子一听,抢着说:你这个不就是我们昨天在回程的车上听的音频课程中提到的“下行式反事实思维”吗?
我;还真是哦!音频中说“下行式反事实思维”方式可以让人产生满足感、幸福感,看来确实如此啊。那我考你一下,如果用“上行式反事实思维”来考虑这个事情的话,应该怎么样想?
儿子:这还不简单,应该这样想“如果我们今天才出发,那我们在路上就可以看到雪了;好久没看到雪了,改到今天出发就好了”。这样想不就是“上行式反事实思维”了
我:还真是哦,那你是不是有点后悔、遗憾呢?
儿子:这样一想,还真有点呢。不过再想一想你提的“下行式反事实思维”,好多了
我:谢谢你,我今天日更的材料有了!
2
知识点:反事实思维
生活中有一种心理现象,就是思维活动针对的不是已发生的事实,而是与事实相反的另一种可能性。人们迟到的时候,会寻思“如果早点动身就不会迟到了”;人们考砸的时候,会寻思“要是再加把劲这次考试就能及格了”。所谓反事实思维,就是与事实相反的假想。一个人外出没带雨伞赶上下雨,被淋得像个落汤鸡,他想要是带雨伞就不会挨浇了。如果说下雨挨浇是既成事实,想象带雨伞不会挨浇就是与事实相反的思维,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反事实思维。
根据发生的方向可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上行反事实思维(upward counterfactual)和下行反事实思维(downward counterfactual)。
上行反事实思维,也称为“上行假设”。它是对于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更好的结果。例如,“如果比赛前能到比赛场地进行过适应性训练的话,那么今天这场球就不会输”。
下行反事实思维,也称为“下行假设”。它是指可替代的结果比真实的结果更糟糕,如“幸好比赛前到比赛场地进行了适应性训练,要不然今天这场球肯定会输”。
有学者研究证实,获得铜牌的选手往往比获得银牌的选手更开心。这是因为,铜牌得主运用的是下行假设,即如果我发挥得稍微差一点,就与奖牌失之交臂了;银牌得主运用的则是上行假设,即如果我发挥得更好一点,就能登上最高领奖台了。
通常碰到负面事件,人们容易产生类似于银牌选手的上行假设,常常设想事情本来可以做的更好一些,而碰到正面事件,人们则容易产生类似于铜牌选手下行假设,常常设想事情要是做得稍微差一点就糟了。
3
应用:
反事实思维对人的很多心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对情绪、态度、预期、因果判断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功能为两大类:情绪功能和准备功能,并提出了产生上述影响作用的两种机制,即效应比较和因果推论。
效应比较以某种反向事件或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判断,使得结论更加极端。例如,想象一种与事实不同的正面结果会使人对现实结果更加不满意;反之,想象事情差点会更糟糕则让人对现状比较满足。
因果推论机制指的是在假设条件命题中,构建前提和结论的因果联系。
这两种机制对心理活动的作用有时比较一致,但也可能会彼此冲突。总的来说,效应比较往往引发负面情绪,因果推论则一般起正面作用。
反事实思维通常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否定,有两个组成部分,虚拟的前提与虚拟的结论。上行式反事实思维通常会使人产生后悔之类的负面情绪;而下行式反事实思维,因为虚拟的前提是更坏的情况,所以容易产生庆幸式的幸福感。
今天分享的这个知识点,可以按以下步骤来使用在我们生活与工作中:
一、提醒辨别 以后我们遇到想像虚拟的前提与虚拟的结论的时候,提醒自己辨别一下,是否是在进行反事实思维?如果是,是上行式还是下行式?
二、处理情绪 如果是上行式反事实思维,就先处理由此想法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即转变思维,试着用下行式反事实思维去思考一下
三、积极行动 用了下行式反事实思维,处理好情绪,并有点小幸福感时。我们回过头来,看到上行式反事实思维中表现出来的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机会。确定一下是否这个机会我们还需要吗?是否真有实现的可能?如果我们现在制订计划,进行准备的话,是否真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如果答案是YES的话,那么就积极准备起来,为实现更好的可能积极行动!
以上三个步骤是我的方法,你是否也有你的呢?或者你可以试试我的方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