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殡仪馆活动感悟
今天听廉颖的分享——走进殡仪馆,大家在会后也在讨论生与死的问题,然而只有一位大哥,举手提问:去参观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我认为廉颖去参观,以及参观后带来这场分享会,只是一扇窗口,让人能从感性体验下:殡仪馆是怎么回事。廉颖从一个第三方视角展开,让大家从第四方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我感觉探究对死者的关怀,包括对医患关系当中,对医者的关怀是本次分享会的初心。
而我来听这场分享会事有我自己的目的的。最近的工作每天如上坟,所以希望能逃脱思维的死胡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是从当下看到未来,而今天这个命题是教会我们从未来(也就是死亡的终点)看到现在。这意味着看待问题的方式会趋向闭合和理性。
那么我们当下所做的事情,对于未来的“意义”是一个角度,也就是说当下能带来的“收益”是一个角度。
而从死亡的终点向回望,去看见当下的你所做的事情(对我而言是种种工作的、环境的、人际关系的,被定论的、定式化的,没有足够深省过的,求安稳的过程)。于是从未来往回看当下的状态时,会有一个声音在问:“你在这种状态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从这个角度,我会发现当下的状态其实是不对的:因为你在做一个没有意义的事情。
而当你从当下看往未来你不会发现这个事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你会说“因为下个月我没钱吃饭了,那就将就着过吧”,“下个月我会怎样怎样”。你看的是一个片面,而不是整体。
另外,从很久以前就有一个思考:死亡和爱意味着什么?
死亡——在这堂分享会当中可以领悟到的是:死亡分为物理上的死亡和心理上的死亡。物理上的死亡意味着物品的消逝,跟万物的生死是连在一体的。当你去看这个世界的起落生灭,你会觉得很正常。本来就是这样啊,花开花落,这是常态。可当你面对跟自己有情感联系的人和事物时,消失会让你感到悲痛。是死亡本身,还是因为你无法接受,所以才感到悲痛?——很显然是后者。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死亡,也就是物理上的死亡,很多人在心理上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人们对物理上的死亡是感到悲伤的。我们可以看到死亡,也就是消失,对于人们而言,无法接受。我们心理上无法接受失去的这个事情。
其实失去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我们每一刻都在失去,上一秒的自己。
如果我们问自己——死亡,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如何面对失去的问题。
死亡意味着意识、经验、直觉、关系,目标等等完全的消失。
而这一秒的你其实已经是上一秒的你的死去后获得的新生。每一秒的你的意识,经验都真实存在,又瞬间消失。下一秒的你已经获得新生,获得全新的,意识情绪和能量。
也就是我们的每一刻的本质就是死亡,我们的生命的本质就是面对死亡。
往细节看。当你在面对自己的每一刻的意识和情绪的时候,带着面对全新的自己的心态——你就学会了面对死亡,也就学会了接纳全新的每一刻的自己,学会了新生。
这才是真正的死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