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遇到同性恋的孩子怎么办?

2023-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弯月牙
网图,侵删

近来,遇到了两个前来咨询的同性恋孩子,十八岁的小董和十七岁的小林。

小董看上去有些腼腆,一米八多的个头,走路微微前倾,白净,微胖,读高二。

爸爸看上去老实巴交,不停的抚摸头上并不多的头发,妈妈话比较多,不停说着都是为儿子好的话。

小董目前最大的困扰是恋爱关系带来的,他目前正在恋爱中,对方是同级不同班的一个男生。因为两人的亲密接触上周被学校老师发现,告诉了家长,他们两个暂被各自家长领回了家。

住在小城南段的他,除了爸妈整天爱吵架,妈妈和大姑吵架,妈妈和二姐吵架,前几年还爱和已故的奶奶吵架之外,他的父母相对比较开通一些,没有过多的指责,只是不停的说教。要他好好学习,也不限制他出门和带手机的自由。

而小董最大的忧虑来自于恋爱中的另一方小林,他现在已经被父母软禁在家,不许出门,手机也不让看,跟他联系不上,导致自己很焦虑。

其实小董的妈妈内心也是不能接受儿子这样的,只不过她说自己连生了两个女儿,就为了生出个儿子来,如今儿子这样,她心里非常难受,但又怕儿子走极端,才克制了自己,与丈夫商议慢慢来。

小林是在小董的介绍下来的,他神情有些恍惚,黑眼圈,看上去长期睡眠不好的样子。

十七岁的小林,瘦高,细长的眼睛,挺直的鼻梁,虽然肤色不太白,但长得很秀气。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在家排行老小,与小董同一个学校读高二。

他说自从被妈妈(爸爸在外打工)从学校领回家后,他天天挨骂,妈妈嫌他做出这种事情来丢人现眼,他宁愿他去死也不愿意他这样。

妈妈每天出去打零工,但回来看到有男同学来找他玩,就会把他和同学一起骂,骂得人家狼狈不堪的离开她才肯罢休。妈妈这样,几个原本关系不错的男同学,都不敢来家里找他了。

偶尔有女同学来家里找他,妈妈撞见了,总是很喜欢,好声好气的招呼她们。好像在那一刻,她觉得儿子才是个正常人。

好在他家住在村子的最前面,他在傍黑的时候可以去家前面的小河边走一走,但是有好几次他都想跳下去,他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被妈妈领回家时临近暑假,整个暑假,他像陷在一个狭小的黑洞里,妈妈拒绝他要去学任何一项课外的兴趣爱好,手机也不给他,怕他跟小董再有任何的联系。

直到前几天他割腕自杀未遂,才有了坐在我面前的机会。是姐姐带他来的,对他的事妈妈强烈反对,爸爸虽然不在家,听了妈妈的话,每次打电话也都是说得极其难听,哥哥跟妈妈一样,强烈反对,有几次扬言要是不改会打死他。

姐姐是这个家庭中唯一对他好的人,从不指责他,还给了他很多关心,但因为这,已经被妈妈骂了好几次,哭着离开。姐姐已经结过婚了,也是偶尔来家里。

小林常常感觉在这个家里待不下去了,离家出走没有一技之长还身无分文,想好好学习,再熬一年考个离家远的大学,但成绩又不太好,目前也学不进去。

所以他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办?老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很多时候只想一死百了。

如果你是小林的父母,你觉得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帮到小林呢?

发现自家孩子有同性恋,家长先别着急,要先要做到这几步:

第一:学会和孩子进行开放式沟通。

在沟通的时候,保持温和平静的语气和态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乱给孩子贴标签,营造开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找个合适的机会跟孩子谈,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放下歧视,不过于担心。

很多人对同性恋有一定的歧视,其实同性恋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它只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性取向,既不违反道德,也不违反法律。所以,家长在确定了孩子的性取向后,自己首先要学会释然,放下对同性恋的歧视。

第三:有同性恋倾向不代表一定是同性恋。

孩子性取向形成于俄狄浦斯阶段(4-6岁),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大约7-12年),到了青春期又开始苏醒了。在这个过程中,异性恋的孩子也可能会表现出同性恋的倾向。但是,这种倾向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有同性恋,也可能是同性依恋。

同性依恋是指个体对同性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寄托,想要和同性在一起。但是,两人或许只是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彼此并没有性幻想或性行为。

性心理学家金赛认为,性取向属于一个连续谱,也就是说,性吸引并不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大多数人都处在这个连续谱的中央,环境也可能会对一个人的性取向造成影响。

所以,孩子有同性恋倾向,并不一定代表是同性恋。要想确定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同性恋,需要进行更专业的性取向测评。

第四:转移注意力。

多培养孩子的兴趣,转移注意力,鼓励孩子参加同异性配合的活动,有助于改变喜欢同性的现象。

第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克服自卑心理,不断完善自己,走向成熟。同时引导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克服恐俱和犹豫。

父母应尽早注意孩子怎样交朋友及交上怎么样的朋友。对青春期的孩子,一旦发现过分依恋同性的苗头,可在温馨亲切的气氛中,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有意识地介绍几个志趣相的男女同学给子女,让他们共同学习、娱乐、交往,以逐渐减少特定的同性之间的依恋感。

如果发现孩子和同性有过于亲密接触行为,不要当面粗暴地骂孩子,也不要责骂其他孩子是坏孩子。让孩子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分散对亲密关系的注意力,同时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的教育,消除对性的神秘感,一些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禁忌和忽视的态度。从长远来看,孩子的心理状态可能会畸形,长大后很难矫正,可能会导致真正的同性恋行为。

纠正孩子同性恋现象,还要从心理上寻找原因,采用心理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社交技能培训等心理疗法,配合教育引导。

对于家长来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因为身心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孩子的性取向,也是家长关注的一个焦点,千万不容忽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