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据

从拍皮球不要低头看聊聊

2019-05-06  本文已影响5人  scvhuang

这几天带娃内容是拍皮球,进度较快的哥哥已经可以控制球的走向,于是我和他说,争取拍皮球的时候不要低头盯着看。

就我个人身高而言,培养出运动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这样一说之后,忽然意识到这个话题可以延伸到注意力管理和自动化植入。

首先是注意力,利用视觉的“注意力”来判断球的走势、地面的情况,调整下一次拍击的角度力量,无疑是效率最高的。与之平行的听觉、触觉等注意力此时是被闲置的。假如经过某种过程之后,可以将手的触感、听觉等注意力用于判断球的动态,而将视觉注意力解放出来,意味着同样软硬件情况下,性能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换到灌篮高手的动画场景里,防守队员紧盯着球,而控球选手仅仅利用其它注意力来持球,眼睛可以抬起来观察对手和周边情况,很明显即使两个人体能素质相当,也有很大概率将会出现一个精彩的传球或过人,因为系统性能的使用效率相差过大了。

其次是自动化的问题,上文提到经过某种过程,将视觉注意力解放出来,这种过程就是不断通过一再的重复,让其他感官能够尝试“预测”球的运动规律,完成第一次成功预测之后,后续的重复是不断地提高这种“预测”的成功率,对大脑而言,如果一种“经验预测”成功率接近100%,意味着无需留太多资源来以防万一,会进入类似计算机后台运行的状态,即所谓自动化的状态。

从这种意义来说,体育运动的刻苦训练很大程度上是在将基本动作“自动化”,而释放其他的注意力资源,取得竞争优势,整个过程是完全可以用成本效益优化的角度来解释的。

更加扩大一点话题,不仅仅是拍皮球有自动化的过程,人的思考模式也会,而且往往所谓有偏见的人,有一部分是很有学识和能力的人,因为这些人将大量基础思考封装在自动化的过程里,进而可以节约资源用于更深入的思索。

这种资源节约,外在表现就是将相当多的常人还需要处理的过程给自动化了,结果要么看起来对某些事根本不判断直接否定(即:有偏见),要么就是对大部分事务完全无视。

前者而言,因为这些偏见确实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往往会形成所谓流派,本质上是把封装自动化的形式植入到懒惰于独立思考的人群,和其他同样能优化性能的自动化方法的粉丝人群,形成所谓的竞争流派对峙关系。

而后者,即带有很深的思考自动化程度,又没有通过偏见表现出来的,坦白说这类人和傻子呆子是没有外在分辨出来的方法的,我们就姑且假设其存在就好。

现在很流行的说法是所谓的保护多样性,和不同的人交流,可以学习到各种看似截然不同,最后又殊途同归于达成行动目标的、奇特的现象。这也能解释为什么open mind的人能够达到更宽泛的认知水平和更包容的境界,虽然不一定带来世俗的成功,但是本身这种毫无意义的解释身边事情的冲动,本身就很好玩。

话说回来,作为完成幼儿园作业的角度,我教他们拍球时候尽量不要低头看,似乎是在捣乱了,或许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也是一种竞争流派的关系。

多谢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