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治和赤子之心
记得第一次读舒国治的书是在大二,我趴在图书馆的桌上,那会儿虽然是冬天,但午后的暖阳依然晒得人懒洋洋,我就着这大好时光看完了《理想的下午》,并写下书评:
标题下还有一栏注解: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
很多时候想去旅行,也许不是那里有多迷人,眷恋的是旅途中的心情。
书中写过这么的一段:
“即使气氛单薄了,外在的散漫之浓郁色彩不足了,也该将自己投身其间。不要太快回家,不要担忧下一站,不要想自己脏不脏,或这个地方脏不脏。不要忧虑携带的东西够不够,最好没带什么东西;没有拍下的照片或没有写下的札记都不算损失,因为还有回忆。记忆,使人一直策想新的旅行。而夜里睡在不甚洁净的稻草堆上,给予人的,不是照片而是记忆。想想可以不必睡在铺了床单的床上,是多么像儿童的梦一样令人雀跃啊。”
那时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四年后,2017年的第一天,我会亲眼见到舒国治,并听他用两个小时讲述生活、写作和旅行。
2017年1月1日下午3点,厦门纸的时代书店。
舒国治一出场就引发人群惊呼:好高!
不仅高,而且瘦,穿着灰色衬衫和牛仔裤,旧旧的,像隔壁邻居家叔叔。
舒国治的语调平缓,但语速偏快且内容天马行空:从NBA到太极,从武侠小说到写作,并且故事和故事之间没有明显停顿,这也导致前20分钟虽然我人还坐在分享会现场,但思绪常常不知道飘哪儿去。
这样的说话方式和他的生活很相似:随意、晃荡。他说他觉得自己从高二到38岁的人生仿佛一直都在放暑假,到处走走停停,一两年过去,再写写书,转眼就是三五年。也没什么成就,就剩写作这个小特长。
有90后读者问舒国治,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我们应该怎么办。舒国治的回答很“理想化”,他说:有时我们要看到超脱物质之外的意义。
但舒国治是坦诚的。比如我们似乎都很好奇身为作家,舒国治自己都看什么书,有没有喜欢的作家?但舒国治会说他平时不怎么看书,所以很抱歉无法推荐;比如有读者说自己对舒国治用“不堪”、“丧家之犬”来形容自己表示很惊讶,舒国治说,人与人对文字的理解常常并不相同,所以并不用如此在意一二字眼,因为也许你我对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大概七八年前,旅行游记类书籍热及一时,一夜之间仿佛全世界都让你去穷游、去流浪、去“用旅行来疗伤”。
所以很多人说羡慕舒国治,因为他就过着这样的生活。
但舒国治说,他从来没有准备流浪,只是事后回过头想时,发觉可以用“流浪”一次总结那几年的时光。
对舒国治而言,他喜欢深究各地的历史与人文,喜欢用文字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想。这些文字不为了取悦谁,而如果恰好有人喜欢,他会礼貌地对你说“谢谢”。
这就是我在这两个小时里看到的舒国治:坦诚、外表平静、思维活跃。
不过,虽然舒国治老师讲了两个小时很辛苦,但我还是很不满意。
因为事后我发活动现场的图到朋友圈,有人问:“舒国治有没有讲各种吃的?”
并没有(哼)。
活动现场 厦门纸的时代书店 厦门纸的时代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