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科学家宋应星 ,屡次科举不第,却留下千古奇书《天工开物》

2024-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萤火张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代官员,科学家。他才大学博,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其代表性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还著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等著作。

01、自幼聪慧,博览群书,胸怀大志

明朝末年,宋应星出生在中国江西的一个世代读书的家庭。 他从小就和哥哥在家塾中就读。

传说宋应星不到10岁就能作诗,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宋家人都认为宋应星一定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少年宋应星生性活泼,对枯燥乏味的八股文不感兴趣。他喜欢音乐和诗歌,尤其喜欢研究民间作坊里的各种工具。

宋立星的老師很有新思想,他見宋立星的思想活趺,没有強行向宋立星灌輸立試的学同,反而把《本草絅目》、《梦溪篭談》之炎的“朶お”推荐蛤宋座星岡湊。

宋应星年轻时读书就非常勤奋,知识面很广。他不仅注意研究生产技术的学问,对自然哲学、天文学和乐理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作过较深的探讨。

他还喜欢音乐、美术,对时事政治特别关心,怀有济国济民的理想。他常与同窗好友赴本县风景名胜处郊游,纵谈天下事。

年方十六考入本县县学,入庠九载。他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对程朱理学有较深钻研,又能独立思考。学业成绩之佳为师长所惊奇。

1615年28岁的宋座星与哥哥宋座升赴南昌参加考式。在-万多名考生中,宋座星名列第三,他的哥哥名列第六,都中了挙人。那年奉新具只有他們兄弟倆中挙,因此被家多人称カ“奉新二宋

02、屡试不第,投身科学研究

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当年秋他们便前往京师应次年丙辰科会试,但却名落孙山。

他们决定下次再试,为了作好应试准备,宋应升、宋应星等人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书院进修,当时任洞主的是有名学者舒曰敬。

1619年是神宗在位时最后一次会试之年,宋应星弟兄与江西其他考生齐会京师,但二兄弟仍未及第。

此后,他们于天启及崇祯初年再试,还是失败,宋应星五次赴京师赶考,但都失败了,从此遂绝科举之念。

他感慨应试的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开始游历大江南北,走过了现在的江金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许多地方。

宋应星从东北捕貂到海南岛采珠,从东南沿海纺纱到西北内陆和田采玉,宋应星都--一详细调查并认真记录。

在研究养蚕纺丝时,宋应星发现每只雌蛾产卵三百余颗,这些卵非常均匀地铺在纸上,没有成堆的情况。

宋应星甚至还记录了蚕的人工杂交育种一将黄 茧蛾和白茧蛾杂交后,育出的下一代是褐茧蛾。宋应星观察到的这种变异现象。

宋应星在考察造船厂的时候,不仅着重记录了中国海船的期遇特点,还详细介绍了日本和朝鲜等国的船只特点。宋应星对这些声船加以比较。井点评各自的优缺点。

为了弄清各种油科作物的出油率。宋应星在榨油坊考察了很长时间。他记下了芝麻、配麻、油菜籽、萝卜好等16种油料作的的色泽、外形、产地、玉榨工艺和出油率等。

在《天工开物》里,宋应星详尽记速了当时南北农业生产的情况,还总结出了不少类似”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的课语,这写在了第一卷《刀粒》里。

他通过拜访名家,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见解学识比如《天工开物》中记录的陕西用砒霜防治虫害云南蕴藏警丰富的银矿和钢矿。

为了研究陶瓷,宋应星特地去了瓷都江西景德镇,从如何选取瓷泥、如何拉坯、釉料的选择、如何上彩直到烧制出成品他把制作瓷器的近百道工序都-一详尽地记录下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使用石臼、石磨之类的石器加工谷物的传统。到了明代,已经出现了不少借助畜力、水力和风力加工谷物的机械。

宋应星在考察时,把这些机械绘制成图,详细地记录下来。

他还大量翻阅前人留下的史书典籍,并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对典籍上的内容加以甄别。

03、任教谕,写天工开物

1635年,宋应星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教授生员。宋应星在分宜县任职四年,取得优良教育成绩,使当地“士风丕振”。

授课后的余闲时间较多,同时又能接触到一些图书资料,为他从事写作提供了条件。

宋应星充分利用了这段时间,根据,以前的调查所得,再查找必要的参考文献,从事着极其紧张的著述工作,历时四年著述完成了他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

所著的《天工开物》分《乃粒》《乃服》《彰施》《作咸》等共18章,插图123幅。

涉及农业、手工业各个方面,堪称中国古代农业、工业技术,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初印于1637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从17世纪开始,《天工开物》先后传入日本、朝鲜国和一些欧美国家,轰动一时。

04、曲折的仕途,隐居病逝

公元1638年,宋应星在分宜任期满。宋应星考评位列优等,不久就被升为福建汀州府推官,掌管一府刑狱,未待任满,于公元1640年辞官归里。

崇祯十六年再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他到任后,州内因战乱破坏,连升堂处所都没有,官员大多出走。

他几经努力重建,使之粗具规模,又捐资在城内建立了书院。

公元1644年初,亳州周围已被李自成的农民军包围,宋应星弃官返回了奉新。

1645年,宋应星被荐授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但宋应星均辞而不就。明亡前,宋应升已升任广州知府,明亡后亦无意恋官,遂挂冠归里。

宋应昇在清代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在贫困和悲愤中度过晚年,大约卒于1666,享年八十岁。

遗有二子,长子宋士慧字静生,次子宋士意字诚生,皆有文才,人称“双玉”。

宋应星生前教导子孙,一不要科举,二不要做官,子孙皆能奉此遗训,在家安心耕读。

宋应星自幼聪慧,虽历尽艰辛跋涉万里未得一进士功名,却获得极珍贵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见闻写成《天工开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