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好书读书

他让我想起早年的余华,冷酷并且残忍

2017-02-01  本文已影响39人  韩武纪
《罗曼蒂克消亡史》

回单位的路上,一路颠簸,看完了程耳的短篇小说集《罗曼蒂克消亡史》。去年12月份的时候,程耳导演的同名电影上映,各方评价也不赖,算是2016年影单中呼啸而出的一匹黑马。一直没有机会去电影院看,现在只能坐等线下资源了。

这书据说是导演在拍戏的间隙写的,可见这戏是拍得相当轻松。读之前觉得可能是导演的玩票之作,蹭点电影的热度,既能卖钱,又能广告,一举两得的事情。陈凯歌当年就是这么干的,请来郭敬明为电影《无极》写同名小说。如此的话,小说只是电影的周边,替电影烧把火,本身并无价值。

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误解程耳了。

大概是为了体现“集”的意义,这本书一共收入了7篇短篇小说,分别是:《人鱼》、《女演员》、《鸡》、《童子鸡》、《皮囊的诗篇》、《罗曼蒂克消亡史》、《第三个X君》。

读完之后,你发现他其实就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我身边的X君》。

《人鱼》中的第一个X君,《鸡》中的第二个X君,以及《第三个X君》。这几篇都是以“我”的视角来写,笔调冷漠得像是闪着寒光的手术刀,剖皮见肉,令人心惊肉跳。

这些故事常让我想起早年余华写的短篇,也是聚焦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那种残忍的真实,让你感到既害怕又无法抗拒。

比如余华写饿到极点的小孩忍不住偷了商贩的东西,被生生折断手指,这段场景像挥不去的阴影一样,一直在我的眼前闪现。而程耳写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女人,有着异曲同工的残酷和冷漠。《人鱼》中的人鱼演员,为了想找个能够短暂休息的场所,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却因为丑陋无人买账;那个站在街头的《鸡》,“跟其他人一样,在她仅受的教育里,学到的唯一东西就是孝顺”,所以一次两百,她都会去银行存上一百六,以至于银行的柜员特地为她准备了每次所需的零钱。

但这些还都不是最残忍的地方。最残忍的是,他告诉你,他们所经历的贫穷与困苦,就像是他们的宿命一样,无论怎样挣扎与努力,永远无法改变。

“或许有人喜欢,但这真是让人生厌的写法。事实上,她仍是那样,并将一直那样,依靠贫乏的资源活下去,什么都不会改变。——《人鱼》“

有人说,程耳写的是人性,我觉得他写的是社会,写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照亮那些不为人知的黑暗。这些顽强的市井烟火,才是真正能够打动并震撼人心的。

第二个故事,《罗曼蒂克消亡史》。

以《罗曼蒂克消亡史》为主线,其它的《女演员》、《童子鸡》、《皮囊的诗篇》都是围绕主线展开。所有的故事拼凑起来,就是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故事剧本。

这几篇不像是拍戏间隙写的,反倒像是先有小说,才有电影。电影是打着悬疑谍战旗号的文艺片,没看就不多说。光看文字,你就知道程耳是个文艺到骨子里的导演,砍个手臂都能矫情半天。

有时候,我觉得文艺就是我们想多了。就像我只是看个海,你非要我念海子的诗。我只是去剁个手,你非要我想起乡下的未婚妻。不过,也许这就是文艺的本质,臆造出一大堆原本并不存在的东西,最后连自己都以为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越想越觉得真实可信,这种感觉还蛮自嗨的。

文艺的人,都很注重内心戏。

有故事的人,才能有内心戏。所以程耳笔下的人都很有故事。那些故事和经历在人物身上慢慢沉淀,最后成为了电影里每一个活
生生的人。

当然,小说跟电影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文字仍有太多没法通过影像表达的精髓。

“她读书不多,却自以为并不少,偏爱被廉价的诗意打动。同时她也没能碰到好老师,并不真正会读书,翻去再多的页码也没有用处,只是与视野都很局限。——《女演员》”

这段文字真是像明镜一样,照得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读书人无处躲藏,可见作者的笔力并不只是玩票而已。

总的来说,作为小说,《罗曼蒂克消亡史》算是合格了。框架铺得够大,时代与命运的主题也能提升故事的逼格。差距是,有些地方文艺得有些装腔作势,有些桥段读了很多遍也没读懂作者的意图,算是一点小小的遗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