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乡村
如今,农业文明似乎正渐渐被城市文明取代。各样的分流好像都由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汇入一个主流。而终点是一个寂静的潭——那是工业文明与城市建设的潭。
人类从原始到文明,实属不易。城市拔地而起,人类运用武器与自然抗衡。工业文明的好处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础设施的保障让人们更加安全快捷。可是也有弊端。城市产生了“城市病”。畸形的发展往往毁坏了人们的初心,冰冷的建筑生不起温暖的篝火。在这里,人情冷得苍白而孱弱。工业的利弊,不言而喻。
提到乡村,现代人的首印象是落后、封建。可是不然,乡村有自己的踏实亲切、朴实无华的语言。
乡村和农村不同,乡村是“乡”,是每个人的。农村只是一个名词,冰冷且没有注入人情与文化。
我喜欢乡村,那是一种朴素醇厚的美。
在遥远的古时,乡村是我们每一个人孕育的摇篮。鸡犬相闻、阡陌纵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一支遥远的歌谣,一种古远悠扬的气息,让文明渐渐发展,乃至现在,开始进入加速赛道,奔驰起来。
现代社会发展得太快了,连带着乡村。多少有些不由分说。
在这样的带动下,涌现出一种复杂又共同的情绪。似乎是一点痛,一点茫然,一种愁绪。这样的小部分的存在,却也不容忽视。
我们教导孩子要适应于各种环境,适应于各种迅疾的节奏和各种场合的随机应变。可是,可能是先天的缺陷,总有一些人笨拙而迟钝,在灵活的环境里显得无措。请不要责怪,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权利,这样的存在也不尽是错误的。大多内向而木纳的人,往往有着最深沉持久的感情。对于感情,他们慎重、深厚、诚挚。所以但凡熟悉于一个环境,他们往往很难再脱离或难以自拔,且难于变化。
我相信我们的教育可以因材施教,正如我相信一个文明的进步一定是一种宽容度的提升,而非更强硬的遵从。
言归乡村,我们的乡村也在高速发展中。富裕、文明,是新时代的标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追求温饱是首要的。毕竟人的生存需要最低限度的保证。然而,对于精神,我们另当别论。
总有人喜欢平淡简约的生活,不喜欢争抢,喜欢清明与踏实。每一种活法都不需要任何解释与理由,时代的进步,恰恰是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我写到这里,觉得自己有一种忧郁的猜测。我想文学的可贵在于能够提前看见世界灾难性或隐患的地方而且自由大声地说出来。
简言之,我担心乡村在历史上的泯灭。值得一提的,是“乡村”,不是农村。是更偏向于精神世界的那个词。那种朴素、无争、自然、平淡的美。
工业文明的烟尘滚滚,而我的心很爱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我希望,时代的洪流中,工业文明它裹挟的泥沙能够在岁月与人的选择中沉淀出来,留下一点应该留存下来的气息。
比如朴实、人情,或者自然、灵性。
那一点痛,我想,是一种时代无可避免产生的阵痛。每个人都会有的,对越来越近却还看不真切的美好生活的犹疑,一种对过往那尽管不太好却也踏实的日子的怀旧。一点点对岁月飞逝、时光不返的隐痛。
我尊重,且理解这一点痛。因为它,是人性的真实,也是文学的源泉。
过往云烟真的会随风而逝吗?如果一个人活得很踏实的话,那么也许无法领会这样的做法。他将带着一生的厚重过活,用肩膀撑起一生的清明。不卑不亢、不紧不慢。就像农人一样,春耕秋收、朴实憨厚。你无法说这样的存在不好,因为乡村的朴素与自然,本身就是另一种文化,另一种美。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点实,也需要一点静。需要一点心灵的留白与灵魂的沉淀。
而所有的发展,需要的也许是一种从容,或者一种耐心。这往往比所有的催促更有价值和灵魂。
在此,我想到海子,那个写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温暖的词的人。他的单纯与美好正如我所喜欢的乡村的特质。那一年,那一日,他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上了那个生命最后的轨道。他应该很悲伤吧,因为他眼中的大海被污秽的雾气所污染。只是,在他被雾霾遮挡的灰蓝色的愿景里,我还看见另一种蓝色。那是我的希望,它告诉我,世界的发展其实不仅仅只有阵痛,它的疮疤正在被人看见,也正在被治愈。
这是我希望的原因,因为只有文化和情怀才能治愈药石无医的顽疾,因为我看见了更好的生活的办法,曙光就藏在黎明的前夕。就算这一切只是我孤独的憧憬。
可是不是,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渴望看见更蓝的海水,每个人都在思考、渴望更美的人间。我的希望就在这里,在每一个人的眼睛和心灵里。
轻鹤
![](https://img.haomeiwen.com/i7340897/ed48847a6371747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