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财经·投资·理财社会热点

中国500强?名不副实吧!

2017-09-15  本文已影响567人  e7c7ee4e277a

文:兔槽

中国500强的榜单最近出来了,一眼望去,总感觉哪里不对,看了排名方式才发现,中国500强是按照营业收入来排名的。

营业收入多就是强吗?现在统计局对于规模上企业比较重视,每个月都有做统计,总有人说营业收入多就是规模大,规模大就是强,所以总有一种说法叫做大做强规上企业。

假设A研发一款手机售价1000元,利润500元,B1000元买来加100元卖出去,营业收入1100元,利润100元,谁强?

按照中国500强的榜单排名规则,岂不是B强?可是明眼人都知道是A强,真不是成了一个笑话?

那这个榜单可以算是中国500大企业吗?也不对啊!一个贸易公司可能营业收入1000万,资产只有500万,一个制造业公司可能营业收入800万,资产5000万呢,500大应该按照资产总额来排名吧。

那营业收入多,能不能算500现金流多公司呢?还是不对啊,有些公司代收代付,年营业收入可能只有500万,可是现金流可以达到5亿呢。

那营业收入多到底该算什么呢?什么都不算啊。

可是为什么老是要搞营业收入的排名呢?大家死命的增加营业收入,哪怕亏损几十亿也要不断的卖产品,把营业收入做上去,使自己能挤上榜单做一个广告,出一个名,到底图什么呢?

估摸着就是为了一个规模上企业的名号,从而可以在地方上得到ZF的扶持吧,包括贷款、税收、补贴、批地、批项目等等福利,这些福利有些时候可以完全覆盖亏损额。

对于国家来说,营业收入也意味着纳税收入,其实这个榜单完全可以由税务局发布,中国纳税500多企业,让大家看看哪些企业对于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那么500强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评定呢?

如果按照利润总额来排名,好像也不太合适,A公司利润1亿,员工10人,B公司利润2亿,员工20000人,谁强?

所以我觉得如果按照比较客观的数据来排名,那就应该是人均创利,考虑到规模效应,可以设定门槛,比如利润总额在1亿以上参加排名。

比如像中国利润总额排名前10的企业,看起来好像是工行赚钱最厉害,但是按人均数据一看,工行人均创利不过60万,而国家开发银行人均创利达到1200万,是工行的20倍!谁是真正的暴利一目了然。

同样的商业银行,大家通常说五大行就是工农中建交,人均利润一看,招行早就压了国有五大行一头,比人均利润最高的交行还要高12%,这已经完全可以形成行业内的利润压制了。以后五大行可能大家要叫招交建工中了。

如果考虑到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比如像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年年亏损,但是品牌价值巨大,可以另外搞一个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排名。

总之,别再拿名不副实的中国500强来欺骗大众的眼球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