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治学·写作(精装珍藏版)季羡林48个笔记

2022-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二王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是谁还没点年少无知和青春懵懂,这些都是人生必经之阶段,留下来可以见证我们一路成长的心路历程。

>> 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绝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

>> 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绝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

人生无奈之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啊。

>> “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开卷有益

书读得多,便也思考人生,思考宇宙,思考许多。但也谨防适得其反,造成多思无益。

>> 他们有的说,自己感到迷惘,不知所从。他们成立了一些社团,共同探讨问题,研究人生,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感兴趣。他们甚至想探究宇宙的奥秘。他们是肯思索的一代人,是可以信赖的、极为可爱的一代年轻人。

>> 他们有的说,自己感到迷惘,不知所从。他们成立了一些社团,共同探讨问题,研究人生,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感兴趣。他们甚至想探究宇宙的奥秘。他们是肯思索的一代人,是可以信赖的、极为可爱的一代年轻人。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我的书斋

爱书之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这也是大家喜欢扎堆在图书馆的原因之一。被如山的书籍和同样好读书的人包围,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 我兀坐在书城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 我兀坐在书城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 岂不猗欤休哉!

漫谈散文

>> 要想追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困难,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想走捷径,总想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

>> 我理想的散文是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

我对散文的认识

>> 从小说来看,鲁迅以后的短篇小说,在形式上同欧美的毫无差异。唐代的传奇一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等的影响一点也没有了。茅盾和巴金以后的长篇小说情况也一样,《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的痕迹一点也不见了。从戏剧来看,曹禺的名剧在形式上同易卜生有什么区别呢?在其中还能看到关汉卿的影子吗?

中国散文与世界散文

>> 倘若把文学分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话,散文接近阳春白雪。真要欣赏散文,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艺术修养。虽然用不着焚香静坐,也要有一定的环境。

读朱自清《背影》

>> 今天,人们在国内讲“安定团结”,在国际上我们主张和平,讲“和为贵”。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都需要一定道德伦理的制约,纲纪就是制约的手段。

我读《蒙田随笔》

>> 我眼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重读原作。当年我当学生时,梁宗岱先生翻译的《蒙田随笔》我曾读过,至今虽已年深日久,但依稀印象犹存。现在又把韩沪麟先生寄来的校样拿过来,翻看了其中的若干篇。我没有全读,现在从实招供,旧印象加上新阅读,自己觉得现在说话有了些根据,“莫怪气粗言语壮”,我已经有了点资本了。

我觉得,读这一部书,首先必须读《致读者》这一篇短文。蒙田说:

读者,这是一本真诚的书。我一上来就要提醒你,我写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我的家庭和我个人,丝毫没考虑要对你有用,也没想赢得荣誉,这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下面他又说:

读者,我自己是这部书的材料:你不应该把闲暇浪费在这样一部毫无价值的书上!

>> 当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事时,就会发现他首先做的便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有了自知之明,就不会去多管闲事,首先会自尊自爱,自修其身;就不会忙忙碌碌,劳而无功,不会想不该想的,说不该说的。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之前一直不理解,如今读书多了,倒也竟有顿悟的感觉。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努力是目标,成功是附属品。

>> 一个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于是就苦干、实干、巧干。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可以不必过分考虑。只要努力干下去,而方法又对头,干得火候够了,成功自然就会到你身边来。

>> 一个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于是就苦干、实干、巧干。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可以不必过分考虑。只要努力干下去,而方法又对头,干得火候够了,成功自然就会到你身边来。

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范围

>> 中国学术传统有所谓“由博返约”的说法。我觉得,这个“博”与“约”是只限制在同一研究范围以内的。“博”指的是在同一研究领域内把基础打得宽广一点,而且是越宽广越好。然后再在这个宽广的基础上集中精力,专门研究一个或几个课题。由于眼界开阔,研究的深度就能随之而来。

我和外国语言

>> 想要对今天学外语的年轻人讲几句经验之谈,想来想去,也只有“勤学苦练”一句,这真是未免太寒碜了。然而事实就是这个样子,这真叫作没有办法。学什么东西都要勤学苦练。这个真理平凡到同说每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吃饭一样。

如何利用时间

>> 平常我们做工作,如果一整天没有人和事来干扰,你可以从容濡笔,悠然怡然,再佐以龙井一杯,云烟三支,神情宛如神仙,整个时间都是你的,那就根本不存在什么“边角废料”问题。但是有多少人能有这种神仙福气呢?鲁钝如不佞者

才、学、识

>> 我想在这里强调一点,就是我们从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一点科学技术知识,能够精通一门自然科学,那就更好。

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

这句话出自北宋学者汪洙的启蒙书《神童诗》中的句子:“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的作者汪洙,他出生县吏家庭,打小就很聪慧,据说他9岁能作诗,是当地有名的“神童”。汪洙的仕途也十分顺达,他为人淳正,也是一位好教书先生,他的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尊称他为“汪先生”,他最终官拜观文殿大学士。

>>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再谈考证

>> 他说:“其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的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 我写散文不间断的原因,说穿了,就在这里。有时候,搞那些枯燥死板的学术研究疲倦了,换一张桌子,写点散文,换一换脑筋。就像磨刀一样,刀磨过之后,重又锋利起来,回头再搞学术研究,重新抖擞,如虎添翼,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亦人生一乐也。

汉语与外语

经世致用

>> 他们学习外语的方针是:需要和有用。

>> 他们学习外语的方针是:需要和有用。

>> 第一,要尽快接触原文,不要让语法缠住手脚,语法在接触原文过程中逐步深化。第二,天资与勤奋都需要,而后者占绝大的比重。第三,不要妄想捷径,外语中没有“御道”。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大学论文,领导讲话稿,皆如法炮制。

>> 君不见,在“学者”中,东抄西抄者有之,拾人牙慧者有之,不懂装懂者有之,道听途说者有之,沽名钓誉者有之,哗众取宠者有之,脑袋中空立一论,不惜歪曲事实以求“证实”者更有之。这样的“学者”就是到死也不懂什么叫治学方法。

>> 君不见,在“学者”中,东抄西抄者有之,拾人牙慧者有之,不懂装懂者有之,道听途说者有之,沽名钓誉者有之,哗众取宠者有之,脑袋中空立一论,不惜歪曲事实以求“证实”者更有之。这样的“学者”就是到死也不懂什么叫治学方法。

作文

>> 如果你当了作家,再写作,就不再叫作文,而改称写文章,高雅得多了。

>> 有些文章则一片真情,纯任自然,读之如行云流水,毫无不畅之感。措辞遣句,作者毫无生铸硬造之态,毫无“作为”之处,也是由于“感情移入”之故吧,读者也同作者一样,或者说是受了作者的感染,只觉得心旷神怡,身轻如燕。读这样的文章,人们哪能不获得最丰富活泼的美的享受呢?

写日记

>> 我写日记,有感即发,文不加点,速度极快,从文字上来看,有时难免有披头散发之感,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与那种峨冠博带式的文章迥异其趣。我爱上了这些粗糙但却自然无雕饰的东西。

文章的题目

>> 每一位学者都必须尽量多地尽量及时地阅读中外有关的杂志。在阅读中,认为观点正确,则心领神会。认为不正确,则自己必有自己的想法。阅读既多,则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见解,发而为文,对自己这一门学问会有所推动

我的处女作

>> 所谓结构,我的意思是指文章的行文布局,特别是起头与结尾更是文章的关键部位。文章一起头,必须立刻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捉住,让他非读下去不可,大有欲罢不能之势。

我在小学和中学的写作经历

春困秋乏夏睡冬眠

>>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迟迟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

>>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迟迟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

多读一点中外文学作品

>> 文学作品能增长人的知识,开阔人的眼界,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性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而没有这种修养是很难完成自己的工作的。

>> 有没有文化修养,文化修养之高与低,不但表现在上面说的这种情况上,也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应对进退上;有与没有,是高是低,给人的印象迥乎不同。

多注意“身边琐事”

>> 念《古文观止》一类书的时候,真正打动了我的心的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归有光的《项脊轩记》等一类的文字,简直是百读不厌,至今还都能背诵。

>> 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

怎样写散文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整篇文章一定要一环扣一环,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