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朱光潜

2017-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pauletta

**一.我们对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直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必须把木商实用的态度丢开,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与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示个例,分出谋者为因,莫者为果,某者为特征,某者为偶然性。

脱净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相。”美感经验就是形相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厉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红,我们的注意力偏重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身的形象,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浑然无别,真善美都有主观的成分。

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努力,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心灵的主宰。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
**
**
再就上面的实例说,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呢?它的正身是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系的。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刻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总之,正身和视觉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同理,游历新镜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

袁子才尝刻一方“钱塘苏小是乡亲”的印。当时的人寿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总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厉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分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时过境迁之后,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一般人迫于实际文火的需要,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距离”不及,容易使人货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喜欢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么”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医嘱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咋看起来,似乎不近人情。例如,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 把等等,这些都让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

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之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三."子非鱼,安知雨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
**
**
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庄子硬拿“乐”字来形容鱼的心境,其实不过把他自己的“乐”的心境外射到于的身上罢了,他的话未必有科学的严谨与精确。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通的经验。

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理印着美的意象,自然也可以少存一些浊念。

无竹令人俗——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令人不俗的功效。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
**
**
美感起于形相的直觉。

目前意象和实际人生之中有适当的距离。我们只观赏这种孤立绝缘的意象,一不问它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如何,二不问它对于人的效用如何。

在观赏这种意象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于无意之中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回神之中我们忘记过去的自己,自然不能觉到我是否喜欢所观赏的形象。

提灯寻影,灯到影灭。

独立的颜色和画中的颜色本来不可相提并论。在艺术上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体,而且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

多数人觉到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许多小孩子和乡下人看画,都只是喜欢它的花红柳绿的颜色。有些人看画,喜欢它里面的故事。此外又有一些人看画(和看一切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偏重它所含的道德教训。

前人所谓“思无邪”“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现代人所谓“哲理诗”“宗教艺术”“革命文学”等等,都是侧重文艺的内容和文艺无关的美感的功效。

从此可知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不过你不是艺术家,纵使有极好的内容,也不能产生好的作品出来,反之,如果你是艺术家,极平庸的东西经过灵心妙运点铁成金之后,也可以成为极好的作品。在音乐方面的形式主义,都是看轻内容的。单拿图画来说,一般人看画,都先问里面画的是什么,是怎样的任务或是怎样的故事。这些东西在术语上叫做“表意的成分”。近代有许多画家就根本反对画中有任何“表意的成分。”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是社么故事。

我们否认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分开来讲(这个道义以后还要谈到),不过关于美感与联想这个问题,我们赞成形式派的主张。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异能厉害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两项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联想大半是偶然的。联想纵使可有时能提高观者对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而因精神涣散而减少。

你也许因为达芬奇名气大而喜欢《蒙娜丽莎》,这是自然的倾向,但这都不是美感,都是持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
**
把考据和批评认为是美感是错误的。
**
**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美感起于形相的直觉,而这种形相的直觉,而这种形相是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生有一种距离;我们已经见出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关系,知道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检出美的形象。

外物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的整体。

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自己总结下,大概就是美是人与自然与物品或其他交融的产物,没有自然本身就是美,是因为人觉得它才美。那什么样的东西可以产生美呢?那些有一定规律和节奏而这些规律与节奏又是出乎意料的东西才会产生美?)

美的欣赏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

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对于所爱者也只是无所为而为的欣赏,不带占有欲。

八. “依样画葫芦”——写实注意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所谓“式”就是标准,就是常态,就是最普通的性质。自然美为许多最普遍的性质之总和。就是每个独立的性质说,它是最普遍的,但是就总和说,它却不可多得,所以成为理想,为人称美。

写实主义是自然主义的后裔。自然主义起于法国人卢梭。他认为上帝经手创造的东西,本来就是美的,人伸手去打搅,于是它们才被弄糟。

古典主义最重“类型”,所谓“类型”即使全类事物的模子。一件书屋可以代表一切其他同类事物时候就可以说是类型。古典拍的类型有如几何学中的公里,虽然应用范围很广,却不能引起观者的切身的情趣。近代艺术所搜求的不是类型而是个性。

其实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基本主张是相同的,都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是有所谓美,它们都以艺术的任务在模仿,艺术美就是从自然没模仿的来。它们所不同者,写实派以为美在自然全体,只要是葫芦,都可以拿来作画,而理想派则是以为美在类型,画家应该选在一个最富有代表性的葫芦。 不过五十步笑百步。

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
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美得来的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欣赏只要能见出一种意境,而创造却须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出来,成为具体的作品。
游戏与艺术的几个类似点:
1.像艺术一样,游戏把所欣赏的意象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一个具体的情景。
eg:小孩子心里先有一个骑马的意象,这个意象变成她的情趣的集中点(就是欣赏)。情趣外射变成骑马的游戏。
2.像艺术一样,游戏是一种“想当然耳”的勾当。
eg:儿童在拿竹帚当马骑时,心里完全为骑马一个有趣的意象占住,丝毫不注意到他所骑的是扫帚。
3.像艺术一样,游戏带有移情作用,把死板的宇宙看成活跃的生灵。
eg:我们承认把人和物的界限分得很清楚,把想象的和实在的分得很清楚。在儿童心中这种分别是很模糊的。
4.像艺术一样,游戏是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

游戏与艺术与的异点
1.艺术都带有社会学而游戏却不带社会性。儿童在游戏时只图自己高兴,并没有意思要拿游戏来博得旁观者的同情和赞赏。在表面看,这似乎是偏于唯我主义,但是这实在由于自我观念不发达。儿童根本就没有把物和我分得很清楚。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自得其乐还不甘心,他还要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
2.游戏没有社会性,只顾把所欣赏的意象”表现“出来,艺术有社会性,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意象传达于天下后世,所以游戏不必有索赔而艺术则必有作品。
3.艺术家既然要借作品”传达“他的情思给旁人,使旁人也能同赏同乐,就不能不研究“传达”所必需的技巧。

十.空中楼阁——创造的想像,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想像,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部分主要讨论艺术家在作诗或是作画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
1.使用想象。
创造大半是旧意向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拟人,托物(把人变成物)
2.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
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只能解释某意象的发生如何可能,不能解释作者在许多可能的意象之中何以独抉择该意象。
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文艺的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知州,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松和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说某一笔平凡,某一句警辟,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都是相依为命的。
晋代以后的诗和晋以后的词打扮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聪明气和斧凿痕迹都露在外面,这确实是艺术衰落的现象。
3.在艺术方面,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
格律的起源都是归纳的,格律的应用都是演绎。它本来是自然律,后来才变成规范律。
艺术的前规大半是先由自然律变而为规范律,再有规范律变而为死板的形式。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是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关于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上去。
穷穷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图片上传中。。。(1)]过时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骨的活动,使筋骨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各种艺术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问就是利用过去的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开端。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语,要有匠人的手腕。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书画家可以从剑的飞舞或鹅掌的波动中得到一种特殊的筋肉感觉来助笔力。

附录:近代实验美学

十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艺术与实际人生应该有差别。
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至高的善“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Disinterested Contemplation),在耶稣盛行之后,神才是一个大慈大悲的道德家。在希腊哲人以及近代莱布尼兹,尼采,叔本华诸人的心目中,神却是一个大艺术家,他创造这个宇宙出来,全是为着自己要创造,要欣赏。在西方哲人想,神只是一片精灵,他的活动绝对自由而不受限制,至于人则为肉体的需要所限制而不能绝对自由。人愈能脱肉体需求的限制而作自由活动,则离神亦愈近。”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动,所以成为最上的理想。

第一章 颜色美

实验美学在理论上有许多困难:
第一, 美的欣赏是一种完整的经验,而科学方法要知道某特殊现象恰起于某特殊原因,却不得不把这种完整的经验打破,去仔细分析它的成分。
独立的颜色、形体和光影是一回事,在图画镇南关颜色、形体和光影又是一回事。
美感虽是快感,而快感却不一定是美感。
颜色的偏好——半起于生理作用,一半起于心理作用。
在婴儿时期中颜色的偏好可以说全由生理作用,年龄渐长,联想作用便逐渐渗入。愈近成年期,颜色的偏好就愈受联想作用的影响。南欧和热带的人所好的颜色较鲜明,北欧和寒带的人所好的颜色较暗淡。这种分别只要拿意大利画和荷兰画相较,如是拿热带人的衣服和寒带人的衣服相较,便易见出。

人在色觉方面可分为四类:
一.客观类:
这一类人看颜色只注意到它是否线面,是否饱和,是否纯粹。他的态度是理智的,批评的,不杂有丝毫情感的成分的。他看到一个颜色,立刻就去分析它。
二.生理类:
这一类人看颜色,偏重它的生理的影响。他说:“我喜欢这种颜色,因为它很温和,看起来研究很爽快,我不喜欢那种颜色,它刺激太烈,令人头昏目眩。"
三.联想类
这类人看颜色,往往立刻就想到和它有关联的食物,例如见蓝色想到天空,见红色想到火。”
联想分为"融化的fused和不融化的non-fused。“不曾和联想内容相融化的颜色所联想起的情感就不是美感。”
四.性格类
如:看红色觉得它活跃豪爽富有同情心。 解释:视觉的移情作用,非联想作用。把物我的界限忘去,把本来在我的印象混为物的本质,使强烈的刺激经“外射作用”移到颜色本身上去,于是本来在的我强烈刺激的感觉变成颜色的力量。 物我的同一
四个类型中最能以美感的态度欣赏颜色。

配色原理:重量原理 感觉重的颜色放在下面,感觉轻的颜色放在上面。
任何两种补色摆在一起时,视觉神经可以受最大量的刺激而生极小量的疲劳,所以补色的配合容易引起快感。

第二章 形体美

单纯的线形所引起的快感和不快感应如何解释呢?
第一,它是节省注意的结果。有规律的线比杂乱无章的线容易了解,所耗费的注意力较少,所以比较能引起快感。
第二,线所生的快感优势由于暗示的影响。我们喜欢秀美的线条而不会拙劣的线条,因为秀美的线条所表现的是自然灵活的运动,拙劣的线纹所表现的是不受意志支配而时遭挫折的运动。
第三,我们已经说过,知觉植物长伴着模仿该事物的运动,看线形也是如此。
第四,我们虽不赞成旧心理学家以联想作用解释一切美感经验,但是却不否认联想可以影响美感。
第五,立普斯所说的“移情作用”对于线形所生的情感影响也颇大。

以上说的都是简单的线形。一条简单的线所引起的情感,其原因已如此复杂,联合数线而围成一空间,其美感的因素自然更难分析。
美的形体无论如何浮躁,大概都含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平衡(balance)或匀称(symmetry)

依美国文艺心理学家帕佛尔(Puffer)的研究凡是莫斯不平衡的第一流作品其实都藏有平衡原则在里面。之中隐含的平衡叫做“代替的平衡”(Sub-stituted symmetry)。
由于简单的东西比轻,繁复的东西较重。用两件东西摆在一个固定的平面之上,如果要把它们摆得美观,轻的东西须离中心较远,重的东西须离中心较近。这就是“代替的平衡”的原则。

代替的平衡在图画总极为重要。帕弗尔曾经研究过一千幅名画,发现每一幅画背后都含有代替平衡的原则。各种图画之中大概都有五个要素。一为体积(mass),指画中人物所集中的地方,即着墨最多的地方。二为情趣(interest),即观者注意力所最容易集中的地方,例如人物的动作。三为注意的方向(direction of attention),指画中人物注意所指的方向,大半表现于视线。四为线的方向(direction of line),画中线纹大半是倾斜的,它向某一方倾斜,线的方向就集中在那一方。五为远景(vista),指距离较远的背景。如果在画的中央定一条想像的垂直平分线,则这五种要素常平均分布左右两方,使所引起的注意力左右平衡,例如人事画中体积偏左者则注意的方向往往偏右,风景画中体积偏左者则远景往往偏右,以求左右两方无畸轻畸重的毛病。

第三章 声音美

近代实验美学所最注意的就是音乐。关于音乐的实验材料可区分为四大类:1,关于听音乐者的反应的分别。2关于音乐与想象的关系,关于音乐与情感的关系。4,关于音乐与生理的关系。

四种类型:1.主观类(生理类)。2.联想类。3.客观类(洪亮啊,清朗啊)4.性格类(音乐拟人化,快乐的,悲伤的,神秘的)。 美感程度排序:性格类>客观类,联想类>主观类

音乐与幻想:凡一种乐调唤起某事物的意象时,它的节奏大半盒事物的动作有直接类似点。描写类音乐大半如此,如瓦格纳区鸟语入乐曲,萧邦取急雨堕瓦声入乐曲。

在听音乐时各人所注意的要素往往不同,有人偏重节奏,有人偏重布局。音乐的快感的来源分为节奏(rhythm)、旋律(reelody),布局(design),谐声(harmony),以及音色(lone-colour)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