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区——阅读,学习,以及应用

2023-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她自由

连续第#60篇
内容概要:周末不读书,迟早胖乎乎——第33周荐书

书名:《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作者:安心

进入主题前聊下我的读书习惯,也可以称作毛病。

我不是专业的读书人,只有专业的搬砖魂;工作内容和读书也不搭嘎,所以老板既不允许我上班看书,也不表扬我看书时上班;生活中土里土气,从头发上挂着的面粉到脚趾头上的泥巴,每个细节都在给人间烟火代言,也就不需要装斯文。

所以,一个这样无趣的人,平时读些什么书,选书有些什么原则或标准吗?

有。

其一我不看恐怖或悬疑类小说(电影也不看)。这和我小时候被吓过估计有些关系。事情是这样的,我那土豪邻居家的小儿子,因为从小立志要超越李小龙,大概8岁那年就去了少林寺习武。此后几年里有一次他得假回家,一群小伙伴挤在他家黑白电视前看聊斋,看到惊悚处他突然尖叫着捂着眼睛跑出门去,躲远远的不敢再进屋,把我们笑的东倒西歪快岔气。

你想想啊,少林弟子都不敢看的电影,我这俗家弟子还要上吗。这件事情上我相当有自知之明。

从此之后我再也不去他们家看聊斋,直到现在也不看,《倩女幽魂》都不看。最近一次和女儿看电影《消失的她》,是把口罩当眼罩戴+全程抱住她胳膊看完的。散场后,女儿表示以后再不想和我一起看电影了。

其二我比较少看虚构类剧情小说。一本小说要精彩,引子得草蛇伏线灰延午里;剧情得要跌宕起伏;事件的细节要惊心动魄;人物的心思那得要深不可测,每一句话都是绵里藏针。你看,小说里字里行间总关乎人性之复杂多变。

书友里面有很多人喜欢这类书,福尔摩斯迷,柯迷,东野圭吾迷等也不在少数。

在这个话题上,我和书友们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奶茶刘若英有个观点我很认同:写小说的人,内心一般有某种对现实的纠葛和复杂的生活盘算,以及一些特别的内在主张。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这样“复杂的忙碌着的人”原本已经避之不及,为何还要一头扎进虚拟世界折磨自己。请问你是生活太单调爱上了折磨,还是生活太无聊爱上了打击呢。

虽然我看(不)不(够)惯(胆), 但这不妨碍我们继续做朋友,大家家没有根本上的冲突,不过是在某个事情上平行了,没有产生交叉,这太正常。因为阅读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哪个人只读某种特定的书。相反我很佩服他们。对内心够坚定的人来讲,这就是从小说中获得另一种生活体验,一辈子这么短,靠现实只能体验一种生活,看小说却能丰富很多。

何乐而不为呢。

除上面这两种情况之外,对阅读范围我再不作限制。看到什么读什么,这周是职场管理下周可能是食谱厨艺;今天是历史地理明天可能是模具成本分析;上午是风土人情下午可能是P图秘籍;有时看到哈哈傻笑有时自言自语。。。。。。看到这里的你是不是觉得好凌乱。

但有何不可呢?而且孔乙己先生说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而且,

就像晴姐那间小猫进去都要开导航的书房一样——好在乱中有序(此处有点自我怀疑的语气)。从这个序可以看出我平时阅读的侧重点,按需排名如下。

一是实用技能类,教我挣钱过日子(生存第一);
二是成长认知类,教我做个明白人(为三作铺垫 );
三是教育类,教我做个少踩坑的家长(一和二,都是为了三)。

今天要推荐的,是第三类。

终于进入主题。

本书第一遍读完:2023年6月
累计天数:4天
累计时长:2小时35分

不撞南墙不回头。教育也是。家长在多次撞墙后才逐渐意识到,眼前的黑可能不是黑,我说的白也不定是那么白,表面的现象不一定真实,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可能是作为家长的我们看法出现了误差,又可能是我们的想法没有根据,最后我们的说法没等到好的时机,整套方法都让孩子生气。

孩子生气了,孩子哭泣了,孩子叛逆了,孩子沉默了,孩子躲着你了,你的天空色彩开始但单调了,你的自我撞上了他的自我,被弹回来,被狠狠的摔醒,才会想到要反思,要学习,要纠正。

遗憾的是,在现在的国力以及国家的重视下,义务教育,高中,大学,新学校接二连三的建好,投入使用,却没有听说,哪个城市成立了一所九年义务制家长学校。不要说九年,三年也行,再不济一年也行嘛。

可是,没有。

还好,我们有一些不一定需要在学校才能进的课——好的书籍,可以作为父母的移动课堂。

没有太多时间读的朋友,看以下的介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

该书一共有六部分的内容拆解:Chapter 1: 不越界——日常的我们家长挂在嘴边的提醒,比如“为了你好”,又比如建议,劝说,夹菜,生活琐事上的各种代劳等,都可算是越界行为。但正如作者所说,每个人多少会越界或被越界,但要学会时刻带着觉知,提醒自己不要越界即可;

Chapter 2: 不评判——用心去倾听孩子,不是一边刷手机一边听,而是在一起探讨的基础上,带着同理心,不作评判的听,可以建立信任,带来安全感和温暖;

Chapter 3: 负责任——建立“我对自己的明天负全部责任”这样一种永恒的信念。

Chapter 4: 无伤害——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保持零惩罚,零奖赏,有尊重,不攻击。假想做这件事的不是孩子,而是你的长辈父母,你以怎样的方式和语气去沟通呢。

Chapter 5: 一致性—— 可以总结为1-4的连贯性运用;

Chapter 6: 自我调整——处理问题前,先处理好情绪。无论是处理自己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当然,如果都有情绪,作为家长,一定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个顺序是自然的。

有一处感受最为深刻。

第一章里提到:“不去伤害,也不被伤害,这就是心灵的纯真”。这句话来自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有些朋友可能不会陌生,就是《生命之书》,《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重新认识你自己》 , 《心灵自由之路》 《爱的觉醒》 等这些著作的作者。

这句话很实在,很纯真,也很理想国。复杂的事物必须以极其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内心要简单,但不是愚昧无知的简单,而是明白简单这项品质。没有人的一生不经历伤害。当你受到了伤害,你就总是害怕会再次受伤,于是你围绕自己竖起一堵高墙来抵御伤害,然而这又转移为另一种自我伤害。从他伤,到自伤。

怎么办?

可能无法避免,我们做不到完全简单,完全无伤害,但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它。这就涉及到生活中的智慧。心理学家武志红书也讲过:“不欺人需要勇气,不自欺需要智慧”。多磨炼吧。

最后文中的点晴:“因为没有评判,所以他人愿意敞开;因为不越界,所以他人不会依赖;因为没有优越感,所以他人感受到尊重;因为没有操控心,所以没有伤害;因为内外一致,所以感受得到纯粹的初心。”

好了,到这里本书的主要思想和本同学的感受讲完,是否需要打开书本或微信读书APP细读,看大家各自心情了。人生的高度不设限,读书的方法也不需要设限。

第一遍记下的书评是写给晴姐的,也在这里划下重点:

“如果早一点看到本书,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晴姐的成长或许会不一样,我是说更早拥有独立思考,以及成长型的思维。对晴姐小时候吃过的苦,对一些我说过的带有伤害性质的话,随自己年龄增加,认识逐步发展,才醒悟过来,才一次次感到愧疚。

孩子对我们才是无条件的爱,信任和接纳。并不是反过来。”

2023/08/1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