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产品经理产品

产品经理的认知更新

2021-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Imkwr

写作背景及目标

最近阅读了一本书《产品认知12讲》,这本书以一个更高的视角讲述了很多如何做产品的方法论,读完之后受益良多。本文想初步整理一下书中带给我的新的认知,也是我非常认同的一些观点。后续计划结合更多案例和自己的工作经验及思考详细分析书中提到的方法。

1、用户行为是可以被影响的

用户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用户对功能不感兴趣、用户无感知、高成本的操作;后两者覆盖的用户范围要更广一些。减少用户的被动流失(无感知、高成本操作)是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之一。书中提到了视觉cst法则用于指导产品设计,从而影响用户行为。

2、产品功能是针对用户遇到的问题量身定做的

在做产品的初级阶段,会关心某个功能如何具体实现,会勤奋的做好被交付的所有功能。但对需求的选择和判断,做正确的需求,适当回避错误需求才是产品经理该有的能力。在这一部分书中提到了功能的证伪模型,用于过滤错误的功能,让正确的功能实现产品目标。

3、提出正确的需求,才能让自己的职业之路进阶

需求有很多,能提出需求并不代表产品能力;提出真正解决产品问题的需求才可以逐渐被认可。在初级阶段,产品经理更多是在帮别人把需求转化设计成方案,写出完整的原型图和细致的需求文档;但后期被认可的条件是可以分析需求,预测判断需求,保证需求的正确性。

由此,产品经理的工作时间分配应该是需求挖掘70%、产品设计20%、团队沟通10%;产品经理学习一些方法和工具的本质目的就是减少沟通成本;比如提供一份完整细致的需求文档,让开发减少提问,就可以释放出更多时间用来研究需求。而且产品经理也应注意提升自己的效能,减少在不重要的需求上的时间投入,付出更多精力在更重要的需求上。

4、如何衡量需求的价值

需求跟运动等物理学概念一样,是一种相对价值;单个需求无法分辨其价值,不同的需求,放在同一个目标参照系下,才能对比出需求的价值。目标参照系是当前关注的数据指标,即希望产品的哪一项数据增长,而且要有对比对象;如果没有对比对象,则需要有一个期望值。

5、产品经理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从而提高效能

为什么要在意时间的分配,是因为做好产品,不能仅仅忙于分析、实现每一个需求,而是投入时间分析高价值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学会差异化辨识需求,提炼不同的需求类型,总结该类型的需求应该要做什么分析,形成分析前置策略表,合理分配时间。

书中提出了三种需求分析方法:必要性分析(是否一定要做)正确性分析(真需求还是伪需求)效果分析和三种产品设计原则:基础设计(设置页)体验设计(下单体验)效果强化设计(活动页)会在之后的文章详细展开总结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