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桨->橹->舵,人类在动力装置上的一个个进步
2022-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robot_test_boy
摘取自陈磊等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5》
桨
桨诞生的时间比较早,它是小船前进的动力来源。
有没有办法能让一个人也划得动大一点儿的船呢?
人们发现,在划船的时候,桨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发挥作用:桨在水里是起作用的;但划出水之后就不起作用了,很浪费。

橹
于是在西汉时期,人们在桨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发明了一种装置:橹

橹叶比桨更宽,放置在船尾,人通过绳子来调整方向,并带动水中的橹叶左右摇摆,给船提供向前的动力。而且,橹全程都在水里工作,动力比桨大得多,一个人能顶三个人的活儿。

这个过程叫作摇橹。
因此,橹逐渐受到追捧。人们经常靠它前往那些靠桨无法到达的地方,比如狭窄的通道。
橹的出现节省了人力,扩大了人在水上的活动区域。这是人类在动力装置上的一次进步。
而橹在工匠们的手中也在不断升级换代。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用的就是橹的最新版本:旋转橹。据说有点类似螺旋桨。
舵
舵的灵感依然来源于桨。因为一开始,桨也用于调整船的前进方向。
驾驶小船时,在船侧划桨改变方向。

驾驶大船时,在船尾划桨改变方向。

一般的船倒没啥,但如果是出海的大船,这么整不太安全……
于是人们根据桨的原理,继续改进,在东汉时期发明了舵。

但在最开始,舵叶全部在舵杆的一侧,要让它在水里转起来,很费劲。
这当然难不倒聪明的劳动人民。在宋朝,工匠们对舵进行了升级改进,按照功能分成了几种。
一种叫平衡舵,舵叶在舵杆的两侧,转动起来就轻松很多;

一种叫开孔舵,舵面上有很多小孔,转动时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还有一种叫升降舵,可以根据水位深浅调节舵的高度。
从桨到舵,再到各种类型的舵,这是人类在转向装置上的一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