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到一本书
写了100多天的赞美日记啦,对待女儿的态度比较之前是有了提升,但这种提升是相对的,其实遇到事情我的处理思路还是没怎么变化。
直到我遇到一本书《当我遇到一个人》,作者是李雪。
这本书对于我说,像黑暗中的一束光,像久渴的人遇到一捧泉水,像迷宫中的一个出口……
总之给我一种原来如此,相见恨晚的感觉。
如果这本书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爱,是如他所事,非如我所愿。
张德芬写的推荐序是“敢于向自己开刀的人”
武志红写的“遇见李雪”序里说,在他们共同的读者里,很多人更喜欢李雪
我自己最喜欢的是“看见是疗愈的开始”这句话。
以下是对我有用的部分:
当我们因为经济不宽裕,无法满足孩子的某些物质渴望时,可以诚实地对孩子说:“我看到了你的需要,它很好,只是爸爸妈妈暂时钱不够,无法买下它。”
然而,有的父母不诚实面对自己,转而攻击孩子:“你的需要太过分,你不应该提出无理要求。”这种事情若经常发生,孩子就会深信自己的欲求是可耻的,自己的欲望应该压抑、隐藏,面对世界不敢直接发出自己的声音,总是缩手缩脚,严重的会成为“老好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似乎无欲无求,实则自我坍塌。
父母做到诚实了,孩子就不会受伤害吗?
首先,诚实的父母是自我觉察的父母。有自我觉察的人会不断成长变化,伤害孩子的事情会越来越少,与孩子彼此的理解和接纳会越来越多。
其次,人总是无法避免地要经历喜怒哀乐。渴望拥抱而不得,孩子会体验到悲伤的情绪,但情绪本身并不伤人,它会升起,也会消失,是个自然流动的过程。只有当情绪的天然流动经常被阻塞,才会在心里形成创伤。比如有的父母把各种冲突都说成是孩子的错,告诉孩子“你不应该提这种要求,不应该有这种感受”,禁止孩子表达情绪,造成孩子意识和潜意识的分裂,这才是形成心理创伤的基础。
心理创伤往往是过去的事件造成的,既然已经过去,一切就不会改变,也不用改变。心理治疗的重要功能是把潜意识的感受意识化,让潜意识的感受被意识承认,两者逐渐合一,不再分裂,创伤便会弥合。所以,诚实的父母不扭曲孩子的感受,不扭曲就不会分裂,就会自然疗愈。
这本书是看过所有育儿书中,我最认可的一本书,但是也是我写不出读后感的一本书,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写,并不是说没有感受,而是说我觉得每一句话都有道理,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出来,所以反而无从下笔了。
而且我觉得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理解这些话,都可能有失偏颇,所以只能不去写,只去读,只去理解,但是我又很想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更多的人受益。
所以摘录了书中给我感触很深的两部分文字,贴出来,黑体字的部分都是,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书。
其实,书中的前半部分对于婴儿和妈妈关系的分析更重要,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是特别好的助力。
以下是要警惕的:
父母之间关系亲密,儿女自然得自由。但如果夫妻关系疏远,也切忌把儿女当作伴侣的替代品。父母把儿女当作替代品有几种表现方式:
1. 向儿女述说夫妻关系中的矛盾;
2. 向儿女述说工作中、生活中的麻烦、压力;
3. 鼓励儿女替代伴侣来陪伴自己,希望儿女的世界以自己为中心。
孩子都天然地渴望为父母排忧解难,同时又没有排忧解难的能力。若父母向孩子倾诉成人世界的麻烦、苦难,必然给孩子造成巨大的无力感:“我居然没有能力替父母排忧解难。”这种无力感会伴随孩子一生,使得孩子今后也没有平和理智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要分开。孩子只需要做孩子,大人处理大人的麻烦。如果孩子为父母感到担心,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大人之间的事情会自己处理,请你放心。”这样,孩子会有踏实的安全感,能够专心发展自己,同时学习到父母自我负责的态度
总之,《当我遇见一个人》值得推荐,无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想要修炼自己身心的都任何人,都可以去看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