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温润桂香
对桂香的痴迷,也许跟童年的生活记忆密切相关。我家与学校只有一墙之隔,学校由一座寺庙改建而成,寺庙中央的藏经阁有一处四方形院落,院子四角分别种植两株近百年历史的柏树和桂花树。每年农历八月,桂花香飘十里,温润的桂香,沁人心脾,让人沉醉其中。那是两株丹桂,浓密的枝叶间,繁星一般的桂花,像燃烧过后的碎木炭火,暖暖的颜色,细细的香味,随风暗送至少男少女的心房。
海滨:温润桂香温润如玉,桂花香的奇妙之处,在于唤醒内心深处一种令人神清气爽的情愫。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曾在《鹧鸪天•桂花》里这样赞美桂花: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以词人易安居士的审美眼光而论,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她对桂花如此推崇备至,几乎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词作家。她不仅将梅花、菊花当作桂花的陪衬,并且对屈原还颇有微词: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桂花不被收?受才情高致的女词人的影响,我对桂花自是另眼相待。
青年时期,异地求学。每逢国庆节或中秋,总是心心念念家乡那繁星点点的丹桂,温润馥郁,清新脱俗,远胜过红尘处子弥漫的青春气息。归心似箭,我渴慕着桂花令人神魂颠倒、心旌摇荡的芬芳,恨不能日夜守护在她身旁。在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我曾无端地猜想:这两株蓊蓊郁郁、姿态婆娑的丹桂树,是不是潇、湘二妃的化身?泪洒江畔翠竹的民间传说,总是太过悲伤。我宁愿舜帝身边,始终有两颗人间最芬芳的灵魂追随陪伴。
温润的桂香,可解舜帝四处奔波的劳顿,令其疲惫不堪的身心,瞬间得到恢复,神清气爽,耳目为之一新,心神为之一振,魂魄为之一聚,那该多好啊!当帝王回到人间,从神坛归位于红尘,让人性的光辉照耀千年的历史,或许这样的猜想更使人向往拥有一颗芬芳四溢的灵魂。本人虽然出生于寒门,一介布衣,但对于人性的洞悉与体察,对温柔敦厚的理想,却有一份出自天然的执念,月桂皎洁啊。
温润的桂香,总让人想起郁达夫的短篇小说《迟桂花》:故事讲述了出身书香门第的翁则生曾留学日本,踌躇满志。后来家道中落,自己又患病辍学、婚姻受挫,从此便在老家静心养病。等到恢复健康后,他当了小学教师,后又为使其母亲安心便答应娶媳妇。由于娶亲的缘故,使他想起了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郁并邀其来参加他的婚礼。老郁受邀前来,被翁家山的美景所吸引,并深深地感触到翁则生妹妹翁莲那纯洁、可爱、善良的天性,宛如那山中的迟桂花一般美丽。
迟桂花是和谐与清新的音符,是青春与幸福的代言词,是天真自然的莲妹的化身,在作家的笔下,迟桂花每一点每一瓣都是美。迟桂花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篇,给灵秀的翁家山抹上独特的色彩。作者几次写到迟桂花,第一次,老郁伫立在半山亭中,微风中竟含满一种说不出的撩人的桂花香气,借以桂花著名的满觉陇和偏僻的翁家山相比,突出后者的花香沁脾,喜爱之意显而易见;第二次,喝桂花茶的时,以翁则生之口,盛赞迟桂花,“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第三次,在祝婚词上,老郁将迟桂花与翁则生迟来的婚姻并论;最后与翁家兄妹分别的时刻,“我”发自内心地喊出“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