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纵横连载小说历史

连载丨大秦帝国的纵横(八)

2016-03-15  本文已影响491人  瓯南
大秦帝国的纵横

文/瓯南

                    第四章  郑国事件

正在李斯高兴于自己将会从此开创一番伟大事业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他的这个念头。他来自韩国,他的名字叫郑国(他爹在给他起这个名字的时候难道是想让他建立一个国家)。

郑国又是何许人也?

用今天的话说,郑国是当时的水利专家,主要任务就是修建水渠,灌溉农田。这一职业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具有重大贡献的职业。

但在战争时期,人是不分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的,只要你有用,随时都得准备为国捐躯,这是你的责任。

韩国和秦国玩起了间谍战,他派去的间谍就是水利专家郑国。

间谍,这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表面上你可能是一个教师、游客或者精神病人,但只要你接受了间谍这一任务,你的身份从此将变得神秘。

间谍战即使是在今天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存在,可见这一战术的实用性和传承性,在你的身边,或许就隐藏着一个你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的陌生人,小心,他极有可能是间谍!

要做间谍,自然不能明目张胆地到人家的地方说我是来你们这儿做间谍的,请你把你们的军事情报快点告诉我吧!估计你不仅不会得到任何情报,弄不好就把你的小命搭进去了(活该)!

一般做间谍的人是要有一个身份对外公开的,而且以女子为多,像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抗日战争时的川岛芳子(汉名金壁辉,清肃亲王善耆的十四女),都曾掀起过大风大浪,现在的郑国正担此重任。

他孤身一人来到秦国,以一个水利专家的身份。

郑国此行的目的是消耗秦国的国力,以便让韩国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拿下秦国。从后来的结果看,韩国似乎还是一个天真的少年。

究竟要如何耗费秦国的国力,郑国以自己的水利专家的身份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方法——修渠。

于是他找到嬴政,说要为老百姓修条渠,方便百姓种地,接着又说了些渠成后你就是百姓心中的上帝,百姓会如何如何感谢你之类的话,可没少费口水。

最后的结果是,嬴政答应郑国在秦修渠的建议。

回家后,郑国猛喝了几口凉水,把刚才喷到嬴政脸上的唾沫又补了回来,不过他想,能够说服秦王,这几口唾沫还是值得的。

接着他便开始着手准备修渠,首先要做的是,伸手向嬴政要钱和人,修渠是一个大的工程,没有人和钱你让我怎么修?这些要求都是合理的,郑国也在逐渐完成着自己身为间谍的任务。

他很高兴。

但他忽略了一点,以秦的实力,要是一条渠就能让秦国的国库和人力耗空的话,那嬴政还会让他修吗?

这不是他的问题,这个遗漏之处是他的国君韩王和那些大臣们的失误,就此就可以看出韩国君将们的水平,也难怪秦刚开始统一六国就把韩给灭了。

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有远见的统治者和有才干的将领,如果从这一点来判断某个国家是否强大,那么韩国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

当他把他即将修建水渠的消息告诉韩王时,韩王在家里高兴的合不拢嘴。

郑国从此在秦国安安心心地修渠,他已经做好了长期留在秦国的准备,一条渠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修好的。然而事实却与他的设想截然相反。

身败名裂

在一个人由普通人成间谍之前,他必须清楚一点,他要做的是一名间谍,间谍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自己的身份。在任务完成之前,他必须保证自己的身份不会败露,因为身份的败露意味着自己靠近危险的距离也就更近,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你的身份就是你的生命,身份败露,命则悬于刀俎之上。

作为一个间谍,你必须明白。

想必郑国也是知道这一道理的,所以他在给韩王送信的同时也十分注意事情的保密性。但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疏”,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百密而无一漏,郑国还是出现了一些失误。

这些失误却是致命的。

正当郑国在秦紧锣密鼓地进行水渠的建设时,郑国的真实身份突然被秦王知道了,有人告密给秦王说,郑国来到秦国不仅仅只是为了帮秦修建水渠,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间谍。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将郑国推向了风口浪尖。

秦王立刻派人将郑国抓了起来。

当嬴政问起郑国是否是奸细时,郑国的回答让他惊到发呆。

这一段话也救了郑国的命。

他是这样说的:我确实是韩国派这儿的卧底(还挺诚实),不过当我来到秦国的时候,见你对我及百姓这么好(好话是必须说的),我当时就已经决定,要为秦国修好这条渠,卧底的身份我已忘到了九霄云外(纵是事实不是如此,但话还是要这样说的)。你当然也可以杀了我,但我死之后剩下的那一半工程可就没人可以干了,认真考虑考虑吧。

嬴政一想,也是这么个理,渠都修到一半了,这个时候把这家伙给杀了,到时候不仅钱浪费了,跟老百姓也没法交代呀,况且他还没有给韩国送出什么有利情报,对自己也构不成什么威胁,所以也就放了郑国,让他继续去修渠,只是给他派了两个保镖,一面是保护他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起到监视他的作用。

嬴政这才放下心。

这件事刚处理完,他的那些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们可不愿意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能这么算了,你们这些从外国来的所谓的人才,发挥发挥也就算了,竟然把我们的利益也给一并吞掉,以前没能抓住你们的把柄,现在总算可以玩弄你们一把了,让你们还这么得瑟。

嬴政的叔伯娘婶们就跟嬴政说:哎呀侄呀,你可不知道呀,那些从外国来到秦国的人表面上是来给你办事的,其实背地里不知干了多少坏良心的事。他们来这的目的是要说服你不去攻打他们的国家,这是一招反间计呀,你应该把他们都赶出秦国,这样他们的阴谋就甭想得逞了。

不管怎么说,叔伯娘婶们的建议还是为自己着想的,嬴政转念一想,自己将来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计,如果这些人真坏了自己的计划,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呀。

嬴政于是下令,将户口不在秦国的人全都赶出秦国。

这令一下,可着实把那些来秦的有识之士的一展胸中抱负的人的美梦全部打破。

自然也威胁到了一些既得利益者得利益。

李斯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李斯的对策

李斯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便犯嘀咕了,心想自己好不容易才从一个图书管理员当上了一个小官,自己的目的还没达到,就遭到这样一条命令,那还了得,必须得想个法子让嬴政撤销这个命令。

虽然李斯的这一行为是在自保,但如果光想着保住自己就有点困难了,所以他决定保住所有的外国人。

关键时刻,说一些没用的废话是起不了作用的,还得从国家利益出发,这样,嬴政才有可能接受自己的建议。于是李斯发挥自己毕生所学,连所谓的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最后泼墨给嬴政写了这样一封信(此方法以后还会用数次),他首先给信起了个名字,叫《谏逐客令》。

大致内容如下:

大王呀,您要把客卿赶出秦国是不对的呀,在您将要实施这条命令之前,应该好好想想你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所做的事呀。你没空想,那就让我讲给你听吧!

秦穆公(老祖宗)因得楚之百里奚,宋之蹇叔,晋之丕豹、公孙友而吞并二十多个国家,称霸西戎。

秦孝公(祖宗)重用商鞅,国家因此移风易俗,殷实兴盛,夺千里之地。

秦昭王(老爷)用范雎,渐吞诸侯之地,奠定统一天下的大业。

由此看来,秦国的强大还是靠了别国的人才力量呀,但这些有识之士也没有做什么对不住秦国的事呀,如果你的这些祖辈没有重用这些人才,秦国的国力也将会衰退呀!

最后他又说:非秦国出产的物品,值得珍视的很多,非秦国出生的人,愿意效忠秦的也不少。现在你却驱逐这些有才华的人资助秦国,在内部削弱自己而在外面又和诸侯结下怨恨,这样下去,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事(由于原文篇幅较长,我只节选了其中一部分,有兴趣者可以参阅《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的努力学习在关键时刻还是派上了用场,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不管在什么时候(努力学习吧,你)。

在李斯眼中,嬴政纯粹属于那种没事找事型的人,好好的你下令赶什么人呀,赶就赶呗,还六国的人都赶走,你就不能大方点,让楚国的人留下。还得让我再给你写个什么《谏逐客令》,白费我那么多脑细胞不说,关键是头上脑油头皮屑又开始多了。

那时还没有什么飘柔美王海飞丝之类的洗发水,要有的话,估计李斯逮着它们得用个十瓶八瓶的。

要是我的这篇用半斤脑油和一斤头屑换来的绝世佳作还不能让你改变想法的话,那我就去死了算了。

李斯应该感到庆幸的是,他不用死了。

这一篇文章中把嬴政的老爷、祖宗、老祖宗全搬了出来,纵然嬴政不看李斯的面子,也得给他的长辈们留几分面子吧,况且他又仔细想了想,李斯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就答应了吧!

嬴政最终撤销了他的那道逐客令。

于是来自六国的人才们在秦国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活,该修渠的修渠,该做官的做官,该打仗的打仗,该泡妞的,你接着泡。

而对李斯而言,他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还得到了嬴政的赏识。

他的这一篇文章,挽救了六国客卿,挽救了他自己,确立了李斯在秦国的政治地位,是李斯人生路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仿写自,遵义会议之评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