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电影梦『闲话电影』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百花深处》:纪念岁月的逝去

2017-02-07  本文已影响126人  文艺是件正经事儿丶

当看到一座座高大的建筑物鳞次栉比的排列在城市中央,没人会想到这是曾经的古建筑夷为平地的景象。每个人都会赞叹建筑师的伟大,都会赞叹工程师的设计才华,却很少有人会感叹是岁月的变迁让一切变得物是人非,很少有人会反思这究竟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只是在这段过往的岁月中,一切都化为虚有,只留下记忆在内心深处回荡。

陈凯歌导演用短短的十分钟的时间带我们领略了年华深处的那段过往岁月。曾经那些传统的事物,而如今却被现代化的时代所取代,在“百花”的深处,也只有记忆的停留能祭奠这逝去的岁月。影片《百花深处》讲述的是一个荒谬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精神不太正常的冯先生请搬家公司为他搬一个根本不存在“家”。短短的十分钟,导演将虚实有机的结合起来,明显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让人不自觉地反省起来:在这流失的岁月背后,我们丢失的究竟是什么?

主人公冯先生的疯言疯语乃至疯狂的行为举止都被人看作是笑话,但没人懂得冯先生“疯言疯语”的背后是何等的心酸。对于冯先生来说,在这繁华的大都市里,他就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又像是个警示着世人的“过来人”。影片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处细节、每一个镜头都反映了现实的生活,也准确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首先,古建筑物上的“拆”字表现了现代人想彻底改变传统文化的主题。当搬家公司的车渐渐的驶离出发地,在开往“百花胡同”的路上,刚开始映入眼帘的都是高大的建筑物,到后来就就变成了断壁残垣的废墟。在这些破旧的房屋上记录的都是历史的痕迹,但如今却要被一个“拆”字改变它本来的面貌,让它们在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破旧的房屋上醒目的“拆”字,这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现代化的体现、一种标志,而对于像冯先生这样的人来说,这将是对历史永远的磨灭,对过去的一种摧残,让自己失去了精神的依托。现代人想拆的并不仅仅是这几座古老的建筑,而是整个民族的历史文明,他们想改变北京人曾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理念,强迫他们接受现代的文明成果,而在这其中,冯先生就是一位对现代人这种行为的反抗者。

其次,影片中仰拍高楼大厦的镜头表现了人物的藐小。在一声声鞭炮声中,有许多人搬到了他们的新家,镜头从最低出拍摄着高处的建筑物,与这高耸的建筑物相比,人们变得如此藐小,被高楼包围住的人们,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压抑感,而在这座大楼中,居住着的都是被现代化观念充斥头脑的人们,一个不过是童言无忌的小孩子,他冲进高楼里喊着:“爸爸,我的电脑呢?”如此小小的年纪,就在这些现代化的产物的影响下生活,在他们这些小孩子的观念里,传统文化已近不复存在了,都在这高楼大厦中被掩埋,而导演正是通过一个小孩子的视角来表现出整个时代的变化,新一代人思想观念的完全颠覆。

这部影片中,人物冯先生服装的独特性也表现出了主题和人物性格。冯先生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外穿着灰色的外套,这表现出了他的内心是满怀热情的,而灰色的外套代表的是现实的束缚,他内心的一腔热血无处释放,没有人会懂得他的喜怒哀乐,因为在所有人看来,他是个活在过去的人,是个被时代抛弃的人。而冯先生红色的衣服和黄色的帽子这两种鲜艳的暖色正是中国传统的颜色色调,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在他思想里根深蒂固的也是传统思想,只是因为现实的捆绑让他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或者说是他在做着最后的挣扎。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冯先生在这种矛盾体中不得不选择“疯”下去,也或许会因为他的“疯”,会唤醒许多迷失方向的人。

   等到年华老去,岁月深处能留下的只是历史的沉淀。而陈凯歌导演告诉我们,别让历史只能用来怀念。一个活在过去的人并不是不想面对现实,只是不愿放弃风景的美好,而有些人却偏偏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思想。岁月的变迁让年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没有人会试图探索尝试它曾经的模样,而《百花深处》却让我们对岁月的逝去感到痛心。或许,我们该停下脚步、放慢节奏,聆听岁月的声音,了解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