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书

生病,未来,读书

2018-03-25  本文已影响207人  屡空

病来如山倒,每次生小病的时候都在想,健康是多么可贵,什么也不想,只求病好,并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习惯不佳。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好身体。然而,病去如抽丝,过了三五日就又生龙活虎,一切照旧。只等下次生病,又哀叹不已。

生病是难以避免的,但很多病都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等问题,君子不二过,但却控制不住自己,多次因为同一可以更正的原因生病。可见即使关系到自己生病这样重要的事情,我虽然尽力避免生病,但还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一方面限于自己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自控能力和执行能力,最后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未来这个概念站在生病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希望未来不要生病,但是明知是不可能的。那最佳的策略就是总结自己有限的生病经验,和尽可能知道的未达成一致的或者达成一致的医学知识,加上一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来避免生病。这样看来未来是建立在过去之上的,不过从目标还是手段,过程都与过去脱不了干系。

读书从生病的角度来看,好像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如药石当下管用。但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天地人都是一样的,读书明理明智,了解天地之理,也是了解身体之理。当下的病总是会好的,未来的病尤其难治。比如中医里说“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大意有不能过度之意。初看是身体保养之法,然则何尝不是为人处世之道,又何尝不是自然科学之道?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 落脚点还是在“知”上。

读书是求知求智达生达命,性命之学并非只是关注医学,因为医学还在发展中,而是全面考察古今中外历代圣贤的经典作品,得出自己的“知”,这个知可以根治自己的病,对得起自己的未来。甚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承担家庭和社会的一份重要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责任。

“古之学者为己”,从大学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我都在践行这句话,只看“有用”的书,只学“有用”的知识。市场流行的书和技术都要看,但是很快发现,我学习的这些时髦的,流行的,技术的,功利的书和知识是多么浅薄无用,除了应付考试,装点门面,会几个时髦词语在名利场吹嘘外,毫无用处。这书大多不是为己之学的,里面几乎不讨论真理,真情,性命,只是关心销量,标签,金钱。我的为己,只是变成了对方营销成功的案例和伪科学假真理的牺牲品。

“百姓日用不知”,并非“道隐”,而是总在不自觉地践行了。即使花花绿绿的诱惑和干扰很多,但“道不远人,远人非道”,在多年的实践中总是会反思,这个反思来得略晚,但还算及时。近几年来陆续学了很多中外课程,特别是到书院学习一年,纠正了我之前很多误解,比如出自《论语》和《周易》的上两句,更加振奋起精神,在为己之学上奋力追赶逝去的年华。

读书的最大收获或许不是知识和智慧,而是一种新的围绕终身学习为目的的崭新的生活的方式。不带功利目的的读书学习,是修身,是修德,也是为己,为家,为国。对于未来的学习计划,还是希望埋首读中外经典,“板凳要坐十年冷”,并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长期践行。如有可能,进一步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也是一个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